简书作者:沈亮
《尊重与希望》之合作理解的基础
听到过好多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所以我这个不太爱美的人,也带了康乃馨来增添一点节日的气氛!我们的小女人们其实只要一点点美就可以了,看见一支康乃馨就兴奋得不得了了,何况桂秋姐姐还带来了糖果,让小伙伴们坐下来时已经迫不及待让自己变得更“甜”了!
俗话说:好事多磨!当我憧憬着伙伴们看到桌子上放着鲜花以及彩色信签纸是如何惊讶的时候,却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被告知今晚临时闭馆,沙龙不能照常进行!我懵了,第一个念头是:我的花不能放到下周,只能去送人了,送给谁好呢?………脑子里两个小人在讨论,但行动已经有了不同的目标,立马在群里发了一个放假通知。我到底是想上课呢还是想放假?等发完通知后发现有伙伴说在图书馆里面看书,我又懵了。于是不顾保安的阻拦,“冲到”里面探个究竟,南门保安竟然说不闭馆,我有点纳闷:难道我碰到的是假保安?刚好这时候田老师也打来电话说继续,也有图书馆官方说不闭馆。于是乎,继续学习的通知又“唰”的发了出去,伙伴们陆续回应说“来”“马上来”。当然还有许多发生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的“峰回路转”的故事。
就本人而言,拿着书,备着课,然后划重点,再逐一讲解,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于是,我就有了一个预设,认为有很多人跟我一样,需要边玩边学。于是,又想着如何把书上的“珍珠”取个一二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TA变成我以为的样子,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再呈现出来。
第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但不能说自己的名字、职务、职称、工作单位等名片上可以出现的内容。而是让每一个人讲一个自己的故事,讲一个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为家人做了一件好事,并得到了家人的表扬和感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直得到“做好事是应该的;做好事不留名才是对的”这样的教育,所以要讲这样的故事稍微有点困难。我们书缘会的学友们都不是一般人,也好歹经过长期的被“赞美”“欣赏”的,所以这个环节进行的很顺利。故事本身就可以打动人,当当事人讲到被家人表扬以及被看见的时候,总是会神采飞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不评判、不打断、不假设当事人做好事背后的意义和动机,只有认真地倾听,尊重分享者的表达,与对方在一起,感受着对方愉悦的情绪。正是这样一种未知之知的开放与尊重的态度,才让我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自然流动,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尤为融洽,为这段关系的继续前行打下基础。
书本中(P62页)说到:咨询师(家长)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当事人说出的故事,并努力倾听出当事人未说出的特定角度——那些有能量、有意义的部分,进而,对于当事人所表达的内容,会在理解当事人的生命脉络下,表达接纳并赋予意义。
当你尝试着做一个倾听者,听着听着,那些重要的、关键的词自然而然会跳出来,这些词语也许就是当事人的目标、一小步、例外、进展等等。
第二环节:画画。
根据带领者提供的词语,画下自己脑海里闪现的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趣的情景出现了,14个人画同一个词语,却呈现了14幅不同内容的图画,配上14个不同的故事。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想让大家知道,当你对面的那个人和你说到的事情经过或物体等,也许不一定是你想的那回事,可能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探寻后,也许就会离真相更近一点。就如书中说的:当事人对于自己与生活本来就有固定的看法;在咨询中,当事人与咨询师会共同创造一种“治疗性现实”,其相当仰赖于当事人所知觉的现实而成。
包括我们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中,两人形成合作协力的互动,并建立共同的“理解基础”,学过焦点的你也许会通过“倾听、选择、建构”的连锁历程来推进。(摘自P68页13~15行)
画画,也许就是在“选择”那个想解决的话题,通过画出来,再用有用的内容加以回应,或通过一些问题来重新建构新的意义,那也许这个问题在聊的过程中就解决了。
第三环节:问细节。设置这样的一个环节是为了链接第二环节,当如果一个问题通过画画来呈现之后,那怎样来重新建构呢?也许先需要解构,通过这样一个问细节的技术,能很好地把画画里也许没有呈现的故事都能挖掘出来,从而找到双方都觉得最为有用的内容来进行探寻,和当事人一起朝着建构解决之道的方向迈进!因为有了细节,你才会对当事人的生活与生命脉络拥有全貌性的认识,而不会只限于某个层面的关注以及带着自己的预设去猜想。
桂秋、华萍、沈亮,对于这一次带读也是很认真的,并为此开了一个长达90分钟的“卧谈视频会”,从讨论框架到细节到实施,也许这也是学习重新梳理的一种方法。
当桂秋姐挑了第三章,我拿到书后读了这个题目,第一个入眼的词是“合作”,那怎样才算合作?怎样的关系才可以让彼此合作?发生了哪些迹象就代表是合作?如果是合作的关系,那又会有怎样的不同?那这个不同带给当事人怎样的思考?因这些思考引发当事人的行为发生一些怎样的变化?~~第二个入眼的词是“理解”,怎样的关系才能让彼此之间能更好地理解,包括言语、行动?理解,也许是自以为的理解,那需要做什么才会让对方觉得你是理解TA的呢?~~第三个词是“基础”,由此让我想到是造房子打基础,不管地面上是高大的楼房或者精致的小屋,都需要扎实的地基吧。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才会让彼此之间可以达到合作、理解?我想第一个就是放空吧,不是脑海里什么东西没有叫放空,也不是你说我不插嘴叫放空,但我想“不带预设”“全然关注”一定会是放空应有的态度,这要做到真的很难!我想第二个是“倾听”,以前我会以为带着耳朵听就好了,但过后发现对方原本说的内容我忘掉了,留下的都是我的“内心戏”,剧本里面夹杂着自己的人物、评价和道具。就像我们的画画一样,一个词后面都是带着我们的生活场景、人物故事以及自己的话外音。做到全然关注的倾听是如此的不容易。第三个词是“尊重”,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把小尺子(价值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在别人行动的时候,总摈不牢拿出来这里量量那里量量,最后还会评价一下,甚至还会说教一下,内心还有戏“我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了,如果你不照着我说的做,你就亏大了,你会后悔的。”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情境、体验、互动都是不同的,那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怎么会有相同的呢?也许,你的生活经历以及工作经验的分享引发了当事人的思考,再引发的行动,最后让当事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才是最宝贵的!
带读,真的可以让自己多看看书,多想想为什么,多想想做什么。通过这一次带读,让我对“合作”“倾听”“理解”“接纳”“放空”“用心”有了更深的感悟!
骆老师说:学进去、用出来、活成为。这句话里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个句子也理解,但真正内化到骨髓里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起携手走在学习的路上!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明年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