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他人比支配自己要容易,容易得多。——欧文·亚隆
在一次意向对话课上,我带领学员做了一个关于树的意向对话。在我的引导下,L说她在脑海中看到了一棵大榕树。
这是一棵真实存在的树,很大,很包容的感觉,她很喜欢这棵树。
但是,在这棵大榕树的后面,不时闪现着一棵戈壁滩上的胡杨树。她不要这棵胡杨树出现,努力地让它消失,而让大榕树的意向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意向对话做完了,我给L进行了解析。
当我说树其实代表的是我们自己的时候,L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两棵树了。
大榕树是她希望自己成为的那个样子,而那棵在戈壁滩上孤独、沧桑的胡杨树,才是真正的自己,但是L根本不想看到它。
她说她的确一直都是这样,对自己非常不满意,觉得自己哪哪都得不好,特别容易羡慕别人,总想改变自己。
她希望自己就像意向对话中看到的那棵大榕树一样,有着大大的伞叶,可以涵容每一个人。
她想让每个来到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很好。她也一直在努力地做,但是事与愿违。
在这个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把自己改得面目全非,也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样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要往哪里走。
她说她真的很不喜欢这个自己,但是她也拿自己没办法,怎么改都没有用。
于是,她开始改造女儿。她在脑海中画了一个完美的女儿,然后推着她往那个方向走去。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亲子间的冲突。
我也在朋友圈中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位朋友的朋友,本来挺美的,可是她不满意自己的美,时不时地整整自己。
几年下来,她当初的样子已经快要不存在了。可是我们并没有觉得现在的她更美。
另外一位同事,已经瘦成一道闪电了,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胖。奔三的人了,还在追求两位数的体重。
我开始思考,我们为何都这样对自己不满意。
我们生活在一个“你追我赶”的世界里。
社会也树立了各种各样的典型来让我们鞭策自己。
小时候父母也一直提醒、强调:看,你比他差,你要加油,超过他!
长大以后,就算没有父母在身边提醒、强调,这句话也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自己鞭策着自己。
这些鞭策有时候的确能给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们也会因此被捆绑住,让我们无法自由做自己。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我们都不自觉地给自己树立了榜样。超过一个榜样以后,一个新的榜样又随着而来,让自己无法停歇下来。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奇迹课程》说:人类生活的动力是咎,世界运作的动力是惧。
我们被那种“匮乏、不够好”的深深的恐惧,不自知地推动着向前冲,怎么做都不够、怎么做都不对。
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让我不断地印证:我就是匮乏,我就是不够好。所以我要努力地改造自己。
就像在意向对话中呈现的那样,如果L执意要做她并不擅长的大榕树,非常辛苦也未必能做好,做好了也未必会开心。
那棵支撑了她三十几年的大榕树,她不可能立刻就让它消失。它虽然让L辛苦,但也让L得到了很多好处。
对于L来说,可以选择偶尔把“大榕树”放一放,让那棵“胡杨树”出来。
蓝天下,大漠上,一棵胡杨树直指苍穹。它并不孤单,它有很多伙伴……
你想要看看自己的内在世界吗?你愿意与陌山分享你的故事吗?请于文末留言,陌山始终聆听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