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巜烽火铸魂》连载

第二十二章:风云突变


1949年冬的野狐岭,风裹着沙砾打在脸上,像被鞭子抽,疼得人颧骨发麻。徐军科蹲在甘陕交界的界碑旁,指尖划过粗糙石面上的刻字,石头缝里塞着半截烟纸,被风卷得猎猎响,露出“哈德门”的商标——这是马家军常抽的牌子,七月在鹰嘴崖的匪兵尸体上,他就捡过一模一样的烟盒。


身后,战士们用镐头刨冻土的声响撞在山梁上,刚落下就被风撕成了碎片,连回音都抓不住。冻土硬得像铁块,镐头下去只留下个白印,震得战士们虎口发麻,有人往手上呵气,白气刚散开就被风卷走,连点热气都留不住。


“连长,三排抓了个奸细!”小张的棉帽结着层白霜,帽檐的冰碴子随着跑动往下掉,跑过来时怀里的油纸包“啪嗒”掉在地上。油纸被风刮开,露出张地图,红铅笔圈着三个点:弹药库、临时医院、瞭望台,圈得又圆又用力,纸背都透出了红印子,倒像是女人的细劲笔迹,笔锋带着点勾,像红柳沟丫头绣花样的针脚。


徐军科捏着地图边角,指腹蹭过红圈的褶皱,纸面上还留着点脂粉香——不是乡下姑娘用的胰子味,是城里铺子卖的香粉。他想起鹰嘴崖那伙匪兵的情报,马家军里确有个女文书,字写得娟秀,却专管绘制布防图,传闻她爱在笔尖蘸点胭脂,说“红圈醒目”。“人在哪?”


坡下的雪地里,汉子跪着,羊皮袄敞着怀,露出里面打满补丁的单衣,领口却别着朵干了的沙枣花——这地界的羊倌,只会别羊角辟邪,哪会插娇贵的沙枣花?见徐军科走近,他突然梗着脖子喊:“要杀要剐给个痛快!别娘们唧唧的!”声音尖细,像被捏住了嗓子,没有山里人的粗哑,倒像是刻意压着声线。


徐军科的目光落在他脚上。一双新纳的布鞋,鞋底针脚密得像鱼鳞,是女人的手艺,鞋帮还沾着点胭脂——是城里“庆和祥”胭脂铺的玫瑰色,昨天刚从宝鸡运来的货,他早上还见卫生员用这颜色给伤员涂红药水。“你不是羊倌。”他蹲下身,扯起汉子的裤腿,露出截白皙的脚踝,连冻疮都没有,细得像姑娘家的,“这地界的羊倌,冬天都裹三层裹脚布,脚脖子早磨出茧子了,哪有你这么细皮嫩肉的?”


汉子的脸“唰”地白了,突然往怀里摸。徐军科眼疾手快按住他胳膊,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银镯子,刻着缠枝莲,内侧錾着个“兰”字,磨得发亮,显然常戴在手上,连花纹里的灰都被摩挲干净了。


“说吧,谁派你来的。”徐军科把镯子举到他眼前,阳光透过银面,在雪地上映出个小小的“兰”字,像枚印章,“这镯子,是你媳妇的?还是相好的?那女文书‘兰姑娘’,是你什么人?”


汉子的嘴唇哆嗦着,突然低下头,肩膀抖得像筛糠。过了半晌,哽咽声从怀里滚出来,带着哭腔:“是……是马旅长的副官……他抓了我媳妇……说我不把地图送到,就……就枪毙她……我也是没办法啊……”


马旅长?徐军科心里一沉。马步芳的残部马鸿逵?传闻他带着一个旅躲在祁连山,怎么突然摸到野狐岭来了?他想起宝鸡城那个戴黑面罩的女特务,刀鞘上也刻着缠枝莲,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怕是一路跟着的。


“他们有多少人?迫击炮藏在哪?”徐军科的手指往地图上的乱坟岗戳了戳,那里的红圈最淡,像是故意描轻的。


“不清楚……就知道拉了三门迫击炮……藏在乱坟岗的窑洞里……”汉子突然抬头,眼里冒着火,血丝爬满了眼白,“长官,我媳妇怀着娃呢!求你救救她!她就在乱坟岗最里头的窑里!”


瞭望台的木板被风吹得“咯吱”响,像随时会散架,每块木板的接口都在晃,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山梁上栽下去。


徐军科举着望远镜,镜片上结着层薄霜,他用袖口擦了擦,十里外的乱坟岗卧在雪地里,几孔土窑的洞口盖着新土,和周围的坟包混在一起,不细看像块疤。那是早年烧木炭留下的窑,他冬天来过,窑里能藏一个排,还能拴马,当时窑壁上还留着烧火的黑印子,像只大手印。


“王强,带一营去弹药库,把重机枪架到东侧土坡。”徐军科对着对讲机下令,指节因为用力泛白,金属机身冻得像冰,“记住,别让任何人靠近,包括村民。刚才那奸细说的‘媳妇’,说不定就是混进来的特务。”


李二娃正往枪上缠布条——防雪进枪管,布条是从破军装撕的,灰扑扑的,闻言抬头,睫毛上的雪沫子簌簌掉:“那我呢?总不能让我在这儿烤火吧?”


“带侦察班摸去乱坟岗。”徐军科在地图上圈出个红点,笔尖把纸戳出个洞,“查清迫击炮的位置,记着哨兵换岗的时间,别惊动他们。要是看见戴银镯子的女人,先别打草惊蛇。”他瞥见墙角的春兰,村长的闺女,非要留下来帮忙包扎伤口,红棉袄在满是灰的瞭望台里,像团烧着的火,衬得她脸蛋通红,手里的绷带缠得歪歪扭扭。


“春兰,你该跟村民转移。”徐军科皱眉,往窗外看了眼,转移的队伍刚过山脚,像条长带子,“这儿危险,子弹可不认人。”


“我爹让我跟着你,说解放军在的地方才安全。”春兰手里的布条浸着药水,带着股草药味,突然往他兜里塞了个东西——是块烤红薯,用手绢包着,还热乎着,烫得他大腿发麻,“我娘烤的,抗饿。我娘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打坏蛋。”


黄昏时,夕阳把山梁染成血红色,连雪都映得发红,像铺了层红绸子。徐军科啃着冻硬的青稞饼,饼渣掉在地上,引来几只麻雀,灰扑扑的,啄得地上的碎渣“喳喳”响。远处传来驴叫,是山脚下的村子,白天动员转移时,村长还拍着胸脯说:“这野狐岭几十年没响过枪了,安稳着呢,鬼子那会儿都没敢来。”


半夜,李二娃连滚带爬地回来,棉裤沾着泥,冻得直跺脚,把地上的雪都跺飞了:“连长,摸到了!三门迫击炮都在最东头的窑里,炮口对着咱们的瞭望台!守着的是个骑兵排,马拴在后坡,鞍子都没卸,像是随时要跑!”他掏出张草图,上面标着窑洞位置,还画了个小月亮——是哨兵换岗的时辰,铅笔印子很深,显然画的时候手在抖。


“要跑?”徐军科捏着草图,突然觉得不对劲。马家军向来死磕,当年在扶眉战场,一个排守着土坡能打三天,哪会带炮来打游击?这分明是想打完就撤,留着炮没用。


话音未落,“轰隆”一声巨响震得瞭望台直晃!是弹药库的方向!夜空亮如白昼,火光里还夹杂着爆炸声,像过年放的炮,却让人头皮发麻,热浪隔着十里地都能感觉到。


“敌袭!”徐军科抄起枪就往楼下冲,枪托撞在楼梯扶手上,震得木屑乱飞。刚跑到半山腰,个浑身是火的战士从坡下滚上来,衣服烧得“噼啪”响,嘴里冒着烟喊:“弹药库……炸了……有内鬼……是个戴红头巾的……”话没说完就没了声息,火渐渐灭了,只留下具焦黑的身子。


前沿阵地的枪声连成一片,像烧爆了的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徐军科冲进碉堡时,三排长正举着刺刀堵门,胳膊上的血顺着刺刀往下滴,在雪地上砸出个红印,像串红珠子。“连长!敌人疯了似的往上冲,跟不要命似的!前面的掩体快被炸平了!”


碉堡里挤满了伤员,卫生员正用剪刀剪开裤子,露出白骨森森的伤口,有人疼得直哼哼,有人咬着牙不吭声。徐军科刚要说话,突然瞥见春兰缩在墙角,手里攥着块染血的布条,脸白得像纸,嘴唇哆嗦着:“刚才……刚才看见个戴黑帽子的,往弹药库方向跑,手里扔了个铁疙瘩,轰隆一声就炸了……她的镯子……跟你手里的银镯子一样……”


黑帽子?是马家军的骑兵!徐军科心里一沉——他们居然派特务混在村民里!春兰说的镯子,怕是那“兰姑娘”的!刚要下令搜查,碉堡顶上“哐当”一声,有敌人爬上来了,木板被踩得“咯吱”响。


“手榴弹!”三排长扔出一颗,却被顶上的人一脚踢了回来!冒着烟的手榴弹在地上滚,徐军科抓起冒烟的手榴弹就往门外扔,“轰隆”一声,门外的惨叫声裹着血腥味飘进来,像股腥风。


“跟我冲!”徐军科拉开碉堡门,刺刀撞在敌人枪托上,发出刺耳的“咔咔”声,火星溅在脸上。他一眼看见个戴黑帽子的,正举着马刀砍向李二娃,那马刀上还刻着缠枝莲,和银镯子是一套!抬手一枪,黑帽子应声倒下,露出张女人的脸,发髻上别着支银簪,簪头刻着缠枝莲,和那只“兰”字镯子是一对,鲜血顺着簪子往下滴,像串红珠子。


后半夜的风里,枪声渐渐稀了,像退潮的水,一点点往远处缩。


敌人突然退了,像被风吹走的烟,连尸体都没来得及拖,只留下满地的狼藉。徐军科靠在碉堡墙上,看着满地的尸体,有穿军装的,也有穿百姓衣服的,突然发现春兰不见了。“春兰呢?”他抓住个卫生员,对方结结巴巴地说:“刚才……她跟着抬伤员的队伍撤了,还说……说要去乱坟岗找她爹……说她爹没跟转移队走……”


徐军科心里咯噔一下——村长早就转移到十里外的山洞了,临走前还拉着他的手说“闺女就托付给你了”!他突然想起那女特务的银簪,想起汉子说的“怀孕的媳妇”,一个可怕的念头窜上来:春兰怕是被盯上了!


“李二娃,带一个班跟我去乱坟岗!”徐军科的声音发紧,抓起枪就往坡下跑,雪地里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像踩着棉花。


窑洞的窗户亮着灯,昏黄的光透过窗纸,在雪地上映出个晃动的人影,隐约有女人的哭声,细得像猫叫。徐军科让人围了窑洞,踹开门冲进去——春兰被绑在柱子上,肚子鼓鼓的(原是棉衣里塞了棉袄,此刻却被误认为怀孕),嘴里塞着布,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而绑她的,正是那个自称“被抓了媳妇”的汉子!他手里还拿着那只银镯子,正往春兰手腕上套!


“你到底是谁?”徐军科用枪指着他,手指扣在扳机上,指节发白。


汉子突然笑了,笑声尖利,像夜猫子叫,从怀里掏出个铜哨子:“我是谁不重要。你们的弹药库炸了,阵地守不住了……等我们主力到了,野狐岭就是你们的坟地!”他刚要吹哨,春兰突然扑过去,死死咬住他的胳膊!布从嘴里掉出来,她含混地喊:“别信他!他是马鸿逵的副官!那女特务是他妹妹!”


“快!迫击炮在最里面的窑洞!炮口对着汉中方向!”春兰的牙咬得出血,染红了汉子的棉袄,被汉子一脚踹倒在地,疼得蜷缩起来。徐军科趁机扑上去,把汉子按在地上,哨子“当啷”滚出窑外,在雪地上转了几圈。


最里面的窑洞里,三门迫击炮正对着野狐岭主峰,炮口还冒着热气,炮架上的红绸子在风里飘。李二娃带人冲进去时,几个炮兵正举着酒瓶喝酒,瓶身上的“西凤酒”标签晃得人眼晕,见解放军冲进来,酒瓶子“啪嗒”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酒气混着炮油味,呛得人直咳嗽。


“连长,你看这个!”李二娃从炮兵怀里搜出封信,信封上盖着“马”字火漆,蜡封还没干透,里面的信纸写着:“佯攻野狐岭,吸引共军主力,主力直取汉中。今夜三更,炮轰野狐岭,制造混乱。”落款是“马鸿逵”,笔迹潦草,像是急着写的。


徐军科捏着信纸,指节泛白,纸都被捏皱了。原来如此!他们是声东击西,野狐岭只是幌子,真正的目标是汉中!他刚要下令回防,突然听见春兰喊:“小心!”


那汉子挣脱了束缚,手里攥着个手雷,保险栓已经拉开,正往春兰身边扑!徐军科想都没想,扑过去把春兰推开,自己却被手雷的气浪掀飞出去,胳膊上炸开个血窟窿,血溅在雪地上,像开出朵红梅花,热辣辣的疼。


“连长!”李二娃的枪响了,汉子应声倒下,子弹从眉心穿过去,红的白的溅在窑洞的土墙上,像幅吓人的画。


徐军科躺在地上,看着春兰扑过来给自己包扎,她的手抖得厉害,绷带缠得像团乱麻,突然笑了。天边泛起鱼肚白,野狐岭的风还在刮,却好像没那么冷了,春兰的眼泪掉在脸上,温温的。


“快……给上级发报……”他抓着春兰的手,血把她的棉手套染红了,像朵红牡丹,“马鸿逵……要打汉中……让他们……设防……”


春兰的眼泪掉在他的伤口上,火辣辣的疼,却让他清醒得很。他知道,这一仗还没完,真正的硬仗,在汉中等着他们呢。可谁也没料到,马鸿逵“直取汉中”的计划里,还藏着个更阴的招——他早就派人在汉中城的水源地投了毒,只等共军进城后断水;更让人揪心的是,之前被抓的马家军炮兵嘴里,还撬出个消息:红柳沟的丫头和牧民,已经被转移到汉中城外的碉堡,要用来当攻城的“肉盾”,野狐岭的仗刚平,汉中的困局又把他们逼到了绝境。


山梁上的界碑还立在那里,风卷着沙砾打上去,“砰砰”的响,像是谁在敲鼓,又像是冲锋的号角,在空旷的野狐岭上,一声比一声急,催着他们往南走,往汉中走,往胜利走。


第二十三章:浴血坚守


1949年冬的野狐岭,黎明是被炮声劈开的。


徐军科趴在战壕里,看着炮弹在对面山梁炸开,土黄色烟柱裹着雪沫冲上天空,像老家过年时放的“冲天炮”,却带着股硫磺味,呛得人直咳嗽,肺里像塞了团火。他摸出怀表,表盖里的红柳叶早被硝烟熏成了深褐色,边角卷了毛,像片枯树叶,指针卡在五点十七分——距离敌人第一轮炮轰,已经整整三个小时。战壕里的积雪被震得簌簌往下掉,落在钢盔上“沙沙”响,像有人在耳边低语。


“连长,二排快顶不住了!”通信兵小李爬过来,棉帽上的冰碴簌簌往下掉,在冻土上砸出小坑,他的耳朵冻得发紫,肿得像个核桃,说话时带着哭腔,“东坡的重机枪跟疯了似的,咱们的人一抬头就被打穿!三班长刚探个头,就被打掉了半张脸……”


徐军科猛地探出头,钢盔刚露出战壕沿,一颗流弹“嗖”地擦过,在冻土上砸出个小坑,溅起的冰碴打在脸上生疼,像被针扎。他缩回头,从怀里掏出半截铅笔——是老周昨天塞给他的,笔杆上还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周”字,笔帽早就丢了,在地图上圈出东坡的位置,铅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让迫击炮班往那儿打三轮,记住,打一轮换个地方,别给他们当靶子。告诉老周,打完这轮就撤到北坡的凹地,那儿有石头挡着。”


山坳里的迫击炮班正往炮管上盖伪装网,网是用青稞杆编的,混在枯草里看不出来,炮身上还缠着布条,防雪又防冻。班长老周眯着眼,拇指对着山梁比划,冻裂的嘴唇上沾着血痂:“左偏两指,仰角三十,放!”三发炮弹呼啸着飞出去,拖着三道白烟,像三条白尾巴。没过多久,东坡传来闷响,重机枪声像被掐住了脖子,戛然而止,只留下远处隐约的惨叫。


“好样的!”徐军科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刚要说话,头顶突然传来“嗡嗡”声。抬头一看,敌机像只黑蚊子,贴着云层盘旋,翅膀上的青天白日旗看得清清楚楚,螺旋桨搅起的风把雪沫子吹得漫天飞。“隐蔽!”他吼着,拽起身边的新兵往战壕深处钻,那新兵才十六岁,脸冻得通红,眼里还噙着泪。


侦察机盘旋两圈,扔下颗信号弹,绿幽幽的光把阵地照得如同鬼域,连战士们的脸都映得发绿。紧接着,敌人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专往迫击炮班的位置砸,“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人耳膜生疼。老周他们刚转移到第二个炮位,就被炮弹掀翻了——徐军科看见老周的军帽飞了起来,帽檐上的红星在绿光里闪了一下,像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旋坠进了雪沟,再也没浮上来。


“老周!”徐军科红了眼,抓起枪就要冲,被王强死死按住,王强的胳膊上缠着绷带,血渗了出来,把白布染成了黑红色,像块脏抹布,“连长!不能去!现在出去就是活靶子!老周他们……是为了掩护咱们!”


战壕里一片死寂,只有炮弹呼啸着掠过头顶,带着死亡的哨音。李二娃突然哭出了声,他昨天还跟老周打赌,说等打完仗,要去老周家喝他媳妇酿的米酒,老周说要给他装一坛子,让他捎回陕西老家,还说要在坛子里放把红枣,“甜甜蜜蜜”。徐军科拍了拍李二娃的背,自己的手却在抖——老周是从长征走过来的老兵,身上带着七块弹片,他总说:“等全国解放了,就把弹片埋在天安门广场,让它们也沾沾光。”现在,那些弹片怕是要永远留在野狐岭了。


敌人的炮火停了。


徐军科知道,这是要冲锋了。他爬出壕沟,往二排的阵地跑,脚下的冻土被炮弹翻得乱七八糟,有的弹坑里还冒着烟,能看见冻硬的土里嵌着碎弹片,闪着冷光,像撒了一地碎玻璃。二排的战壕塌了一半,战士们正用刺刀挖冻土,想把埋在下面的战友扒出来,刺刀碰到石头,发出“叮叮当当”的响,虎口震得发麻。


“连长!”一个满脸是血的战士扑过来,他的耳朵被炮弹震聋了,扯着嗓子喊,声音大得吓人,“三班长他……他没了!机枪还架在他身上,他……他不肯倒!”


徐军科走过去,看见三班长趴在机枪上,后背被弹片削掉了一块,露出森白的骨头,像块被劈开的木头,手里还攥着没打完的子弹带,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嵌进了冰冷的金属里。他想起三班长总说,他儿子下个月满周岁,等回家要教他打鸟,还说要把缴获的手枪给儿子当玩具,“让娃从小就知道,啥是真枪,啥是好汉”。


“把他抬下去。”徐军科的声音有点哑,他摘下自己的军帽,盖在三班长脸上,军帽上的红星对着他,像双眼睛,“机枪手,换个位置,架到那块黑石头后面。石头硬,能挡子弹。”


话音刚落,敌人就冲上来了。黑压压的一片,像潮水似的漫过山梁,嘴里喊着听不懂的口号,手里的马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像一群饿狼。徐军科举起枪,瞄准最前面那个戴少校军衔的军官,那家伙正举着指挥刀喊“冲啊”,“砰”的一声,那军官像个麻袋似的倒了下去,后面的人愣了一下,又疯了似的往前冲,踩着他的尸体往上爬。


“打!”战士们纷纷开火,子弹嗖嗖地钻进敌群,敌人成片地倒下,可后面的还在往前冲,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爬,雪地上很快洇出一片暗红,像铺了块红毯子。有个敌人扔过来颗手榴弹,落在离徐军科不远的地方,冒着青烟,滋滋地响。李二娃眼疾手快,一脚把它踢了出去,“轰隆”一声,在敌人堆里炸开了花,炸飞的胳膊腿溅了满地,有半截肠子挂在旁边的矮树上,被风吹得晃悠。


战斗打到中午,太阳挂在头顶,却一点暖意都没有,像个冰疙瘩,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冻得人嘴唇发紫。战士们的子弹快打光了,有人开始用石头砸,石头砸在敌人的钢盔上,发出“当当”的响,像敲锣;有人捡起敌人的枪继续打,枪膛烫得能烙熟饼,握在手里像抓着块火炭,手心的皮都烫掉了,却没人松手。徐军科的胳膊被弹片划开了个口子,血冻成了冰,像块红水晶,他撕下块布条缠上,感觉不到疼,只觉得胳膊越来越沉,像灌了铅,抬都抬不起来。


“连长,水!”小李递过来个水壶,壶身冻得结结实实,得揣在怀里焐化了才能喝,壶盖都冻住了,拧了半天才打开。徐军科刚喝了一口,冰碴子硌得牙生疼,就听见阵地上传来欢呼声——是增援的队伍!


远处的山梁上,红旗在寒风中飘扬,像一团燃烧的火,红得刺眼,旗手的身影在风里摇晃,却挺得笔直。徐军科笑了,刚要起身,突然看见个熟悉的身影——是小张!他拄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跟着队伍跑,怀里还抱着几箱子弹,棉裤上沾着泥,裤脚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踝,像块紫萝卜。


“你怎么来了?”徐军科迎上去,心里又急又暖,这小子的脚伤明明还没好。


“连长,我脚好了!”小张把子弹箱往地上一放,“哐当”一声,咧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嘴唇冻裂了,渗着血,像抹了胭脂,“后勤的同志说你们缺弹药,我就跟来了,我还能扛枪!你看,我能跑!”他说着,还往前蹦了两步,疼得龇牙咧嘴。


徐军科看着他冻裂的嘴唇,心里一热。他刚要说话,突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是敌人的炮弹,落在了增援队伍中间!小张“啊”地叫了一声,像只受惊的兔子,扑过来把徐军科推开,自己却被气浪掀飞了出去,像片被风吹起的叶子,在空中划了个弧线,重重摔在地上。


“小张!”徐军科冲过去,抱起他,看见他肚子上有个血窟窿,血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染红了他怀里的子弹箱,把“子弹”两个字泡成了黑红色。


“连长……我……我没拖后腿吧……”小张的声音越来越弱,像风中的烛火,眼睛半睁着,望着远处的红旗,“我爹说……当兵就要当解放军……有出息……”


“没有,你是好样的。”徐军科的眼泪掉了下来,砸在小张脸上,烫得他瑟缩了一下,“等打完仗,我带你回家,给你爹看看,他儿子多勇敢,缴获了这么多子弹。”


小张笑了笑,眼睛慢慢闭上了,嘴角还带着点笑意,像睡着了。


敌人趁着这个空档,突破了二排的阵地。


徐军科把小张交给卫生员,卫生员的白大褂上全是血,像朵大红花,他抓起地上的刺刀,吼道:“跟我上!把阵地夺回来!”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股狠劲,像头被逼到绝境的狼,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战士们跟着他冲上去,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徐军科的刺刀捅进一个敌人的胸膛,拔出来时溅了一脸血,热乎的血顺着脸颊往下流,在下巴上结成了冰碴,像挂了串红珠子。他抹了把脸,看见李二娃被三个敌人围着打,左躲右闪,上去从背后给了其中一个一刀,那敌人哼都没哼就倒了,李二娃趁机放倒了另外两个,喘着粗气说:“连长,你脸上有血!像画了脸谱!”


“这样才像打仗。”徐军科笑了,脸上的血混着汗水往下淌,在下巴上结成了冰碴,“等会儿给你也画一个。”


他们把敌人赶了回去,重新夺回了阵地。可战士们也累得站不住了,有人靠在战壕壁上就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枪,眉头皱着,像是在做梦打仗;有人在给枪上油,手指抖得拧不开枪栓,油壶掉在地上,发出“哐当”的响,惊得旁边的人一哆嗦。


徐军科坐在地上,看着远处的山梁。敌人还在那里集结,黑压压的一片,像群蚂蚁,看样子还会再来。他摸出怀表,表盖里的红柳叶不知什么时候掉了,只剩下个空荡荡的卡槽,像个张开的嘴,要把人吞进去。


“同志们,”他站起身,声音不大,却传遍了整个阵地,每个字都像块石头砸在地上,“我们身后是老百姓的家,是咱们的土地,是娃们长大的地方。今天,就算拼光了,也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让他们知道,野狐岭的骨头,是硬的!”


“拼光了也不能让他们前进一步!”战士们的喊声震得冻土都在颤,有人举起了刺刀,刀上的血冻成了冰,闪着光;有人握紧了石头,石头上沾着脑浆,黏糊糊的;有人把枪举过头顶,枪托在冻土上磕出了响,眼睛里闪着光,像星星。


夕阳西下时,敌人果然又发起了进攻。这次,他们学乖了,先派了飞机轰炸,把阵地上的工事炸得稀巴烂,连那块黑石头都被炸飞了一半,然后才开始冲锋,嘴里喊着“抓活的”,像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战士们躲在弹坑里,用身体护住机枪,有的战士被炸弹掀起的冻土埋了半截,还在往外扒土,嘴里喊着“打!打!别让他们上来!”


徐军科看见个敌人正往小李那边爬,小李的子弹打光了,正举着石头发抖,像只受惊的小羊。他举起枪,却发现没子弹了,枪膛是空的,像他发紧的心。他抄起地上的石头,有碗口那么大,冲过去砸在那敌人头上,“噗”的一声,敌人闷哼一声倒了下去,脑浆溅了他一身,他拔出刺刀,狠狠捅了进去,发泄似的。


就在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是敌人的骑兵!从侧翼绕过来了!他们的马刀闪着光,像一群饿狼,扑向疲惫不堪的战士们,马蹄声“哒哒哒”的,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不好!”徐军科心里一沉。他们现在没力气再抵挡骑兵了,手里的刺刀对付马刀,根本不占优势,骑兵的冲击力太大,像面墙压过来。


可就在骑兵快冲到阵前时,突然从旁边的山沟里冲出一群人——是山脚下的老乡!拿着锄头、镰刀,还有人扛着土炮,炮身上包着红布,嗷嗷叫着冲向骑兵,像一股突然暴发的山洪,把骑兵队伍冲得七零八落。


“是春兰!”李二娃喊道,声音里带着惊喜。


徐军科看见春兰举着把菜刀,菜刀上还沾着面,显然是刚从家里跑出来,跟在村长身后,村长手里拿着根丈八长的枣木杆,杆头包着铁皮,像支长矛,他喊着:“狗日的马匪!抢我家的粮,杀我们的人,今天跟你们拼了!”他们把骑兵冲得七零八落,有人被锄头砸下马,脑袋开了花;有人被土炮炸得人仰马翻,马受惊了,四处乱窜,把敌人的阵型搅得一团糟,像锅煮烂的粥。


“冲啊!”徐军科带头冲出阵地,战士们和老乡们一起,像一股洪流,把敌人赶下了山梁,喊杀声震得山都在抖。


天黑的时候,战斗终于结束了。阵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尸体和武器,雪被血染成了暗红色,踩上去黏糊糊的,像踩在泥里。徐军科坐在石头上,看着老乡们帮着抬伤员,春兰正给一个战士包扎伤口,动作很熟练,她的红棉袄上沾了血,像开了几朵大红花,在黑夜里格外显眼。


“连长,上级电报。”通信兵递过来一张纸,纸边被炮火熏得发黑,像块烧过的炭。


徐军科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主力部队已抵达汉中,明日拂晓发起总攻,你们务必守住野狐岭,切断敌人退路。胜利就在眼前。”


他抬头望向汉中的方向,那里漆黑一片,却仿佛能看见炮火的光芒,听见冲锋的号角。他知道,明天将会是更残酷的战斗,但他不怕。可就在这时,春兰突然跑过来,手里攥着块染血的布条,布条上绣着半朵沙枣花——是红柳沟丫头常绣的花样!“连长,这是从一个马匪尸体上搜出来的!他们说……说红柳沟的乡亲们,被押到汉中城楼上了,要用来挡咱们的炮弹!”


徐军科捏着布条,指节泛白,沙枣花的针脚刺得他手心发疼。守住野狐岭能切断敌人退路,可汉中城楼上的丫头和乡亲们,又该怎么救?明天的总攻,既要打敌人,又要护乡亲,这比守住野狐岭的硬仗,还要难上十倍。


第二十三章:浴血坚守


1949年冬的野狐岭,黎明是被炮声劈开的。


徐军科趴在战壕里,看着炮弹在对面山梁炸开,土黄色烟柱裹着雪沫冲上天空,像老家过年时放的“冲天炮”,却带着股硫磺味,呛得人直咳嗽,肺里像塞了团火。他摸出怀表,表盖里的红柳叶早被硝烟熏成了深褐色,边角卷了毛,像片枯树叶,指针卡在五点十七分——距离敌人第一轮炮轰,已经整整三个小时。战壕里的积雪被震得簌簌往下掉,落在钢盔上“沙沙”响,像有人在耳边低语。


“连长,二排快顶不住了!”通信兵小李爬过来,棉帽上的冰碴簌簌往下掉,在冻土上砸出小坑,他的耳朵冻得发紫,肿得像个核桃,说话时带着哭腔,“东坡的重机枪跟疯了似的,咱们的人一抬头就被打穿!三班长刚探个头,就被打掉了半张脸……”


徐军科猛地探出头,钢盔刚露出战壕沿,一颗流弹“嗖”地擦过,在冻土上砸出个小坑,溅起的冰碴打在脸上生疼,像被针扎。他缩回头,从怀里掏出半截铅笔——是老周昨天塞给他的,笔杆上还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周”字,笔帽早就丢了,在地图上圈出东坡的位置,铅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让迫击炮班往那儿打三轮,记住,打一轮换个地方,别给他们当靶子。告诉老周,打完这轮就撤到北坡的凹地,那儿有石头挡着。”


山坳里的迫击炮班正往炮管上盖伪装网,网是用青稞杆编的,混在枯草里看不出来,炮身上还缠着布条,防雪又防冻。班长老周眯着眼,拇指对着山梁比划,冻裂的嘴唇上沾着血痂:“左偏两指,仰角三十,放!”三发炮弹呼啸着飞出去,拖着三道白烟,像三条白尾巴。没过多久,东坡传来闷响,重机枪声像被掐住了脖子,戛然而止,只留下远处隐约的惨叫。


“好样的!”徐军科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刚要说话,头顶突然传来“嗡嗡”声。抬头一看,敌机像只黑蚊子,贴着云层盘旋,翅膀上的青天白日旗看得清清楚楚,螺旋桨搅起的风把雪沫子吹得漫天飞。“隐蔽!”他吼着,拽起身边的新兵往战壕深处钻,那新兵才十六岁,脸冻得通红,眼里还噙着泪。


侦察机盘旋两圈,扔下颗信号弹,绿幽幽的光把阵地照得如同鬼域,连战士们的脸都映得发绿。紧接着,敌人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专往迫击炮班的位置砸,“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人耳膜生疼。老周他们刚转移到第二个炮位,就被炮弹掀翻了——徐军科看见老周的军帽飞了起来,帽檐上的红星在绿光里闪了一下,像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旋坠进了雪沟,再也没浮上来。


“老周!”徐军科红了眼,抓起枪就要冲,被王强死死按住,王强的胳膊上缠着绷带,血渗了出来,把白布染成了黑红色,像块脏抹布,“连长!不能去!现在出去就是活靶子!老周他们……是为了掩护咱们!”


战壕里一片死寂,只有炮弹呼啸着掠过头顶,带着死亡的哨音。李二娃突然哭出了声,他昨天还跟老周打赌,说等打完仗,要去老周家喝他媳妇酿的米酒,老周说要给他装一坛子,让他捎回陕西老家,还说要在坛子里放把红枣,“甜甜蜜蜜”。徐军科拍了拍李二娃的背,自己的手却在抖——老周是从长征走过来的老兵,身上带着七块弹片,他总说:“等全国解放了,就把弹片埋在天安门广场,让它们也沾沾光。”现在,那些弹片怕是要永远留在野狐岭了。


敌人的炮火停了。


徐军科知道,这是要冲锋了。他爬出壕沟,往二排的阵地跑,脚下的冻土被炮弹翻得乱七八糟,有的弹坑里还冒着烟,能看见冻硬的土里嵌着碎弹片,闪着冷光,像撒了一地碎玻璃。二排的战壕塌了一半,战士们正用刺刀挖冻土,想把埋在下面的战友扒出来,刺刀碰到石头,发出“叮叮当当”的响,虎口震得发麻。


“连长!”一个满脸是血的战士扑过来,他的耳朵被炮弹震聋了,扯着嗓子喊,声音大得吓人,“三班长他……他没了!机枪还架在他身上,他……他不肯倒!”


徐军科走过去,看见三班长趴在机枪上,后背被弹片削掉了一块,露出森白的骨头,像块被劈开的木头,手里还攥着没打完的子弹带,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嵌进了冰冷的金属里。他想起三班长总说,他儿子下个月满周岁,等回家要教他打鸟,还说要把缴获的手枪给儿子当玩具,“让娃从小就知道,啥是真枪,啥是好汉”。


“把他抬下去。”徐军科的声音有点哑,他摘下自己的军帽,盖在三班长脸上,军帽上的红星对着他,像双眼睛,“机枪手,换个位置,架到那块黑石头后面。石头硬,能挡子弹。”


话音刚落,敌人就冲上来了。黑压压的一片,像潮水似的漫过山梁,嘴里喊着听不懂的口号,手里的马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像一群饿狼。徐军科举起枪,瞄准最前面那个戴少校军衔的军官,那家伙正举着指挥刀喊“冲啊”,“砰”的一声,那军官像个麻袋似的倒了下去,后面的人愣了一下,又疯了似的往前冲,踩着他的尸体往上爬。


“打!”战士们纷纷开火,子弹嗖嗖地钻进敌群,敌人成片地倒下,可后面的还在往前冲,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爬,雪地上很快洇出一片暗红,像铺了块红毯子。有个敌人扔过来颗手榴弹,落在离徐军科不远的地方,冒着青烟,滋滋地响。李二娃眼疾手快,一脚把它踢了出去,“轰隆”一声,在敌人堆里炸开了花,炸飞的胳膊腿溅了满地,有半截肠子挂在旁边的矮树上,被风吹得晃悠。


战斗打到中午,太阳挂在头顶,却一点暖意都没有,像个冰疙瘩,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冻得人嘴唇发紫。战士们的子弹快打光了,有人开始用石头砸,石头砸在敌人的钢盔上,发出“当当”的响,像敲锣;有人捡起敌人的枪继续打,枪膛烫得能烙熟饼,握在手里像抓着块火炭,手心的皮都烫掉了,却没人松手。徐军科的胳膊被弹片划开了个口子,血冻成了冰,像块红水晶,他撕下块布条缠上,感觉不到疼,只觉得胳膊越来越沉,像灌了铅,抬都抬不起来。


“连长,水!”小李递过来个水壶,壶身冻得结结实实,得揣在怀里焐化了才能喝,壶盖都冻住了,拧了半天才打开。徐军科刚喝了一口,冰碴子硌得牙生疼,就听见阵地上传来欢呼声——是增援的队伍!


远处的山梁上,红旗在寒风中飘扬,像一团燃烧的火,红得刺眼,旗手的身影在风里摇晃,却挺得笔直。徐军科笑了,刚要起身,突然看见个熟悉的身影——是小张!他拄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跟着队伍跑,怀里还抱着几箱子弹,棉裤上沾着泥,裤脚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踝,像块紫萝卜。


“你怎么来了?”徐军科迎上去,心里又急又暖,这小子的脚伤明明还没好。


“连长,我脚好了!”小张把子弹箱往地上一放,“哐当”一声,咧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嘴唇冻裂了,渗着血,像抹了胭脂,“后勤的同志说你们缺弹药,我就跟来了,我还能扛枪!你看,我能跑!”他说着,还往前蹦了两步,疼得龇牙咧嘴。


徐军科看着他冻裂的嘴唇,心里一热。他刚要说话,突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是敌人的炮弹,落在了增援队伍中间!小张“啊”地叫了一声,像只受惊的兔子,扑过来把徐军科推开,自己却被气浪掀飞了出去,像片被风吹起的叶子,在空中划了个弧线,重重摔在地上。


“小张!”徐军科冲过去,抱起他,看见他肚子上有个血窟窿,血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染红了他怀里的子弹箱,把“子弹”两个字泡成了黑红色。


“连长……我……我没拖后腿吧……”小张的声音越来越弱,像风中的烛火,眼睛半睁着,望着远处的红旗,“我爹说……当兵就要当解放军……有出息……”


“没有,你是好样的。”徐军科的眼泪掉了下来,砸在小张脸上,烫得他瑟缩了一下,“等打完仗,我带你回家,给你爹看看,他儿子多勇敢,缴获了这么多子弹。”


小张笑了笑,眼睛慢慢闭上了,嘴角还带着点笑意,像睡着了。


敌人趁着这个空档,突破了二排的阵地。


徐军科把小张交给卫生员,卫生员的白大褂上全是血,像朵大红花,他抓起地上的刺刀,吼道:“跟我上!把阵地夺回来!”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股狠劲,像头被逼到绝境的狼,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战士们跟着他冲上去,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徐军科的刺刀捅进一个敌人的胸膛,拔出来时溅了一脸血,热乎的血顺着脸颊往下流,在下巴上结成了冰碴,像挂了串红珠子。他抹了把脸,看见李二娃被三个敌人围着打,左躲右闪,上去从背后给了其中一个一刀,那敌人哼都没哼就倒了,李二娃趁机放倒了另外两个,喘着粗气说:“连长,你脸上有血!像画了脸谱!”


“这样才像打仗。”徐军科笑了,脸上的血混着汗水往下淌,在下巴上结成了冰碴,“等会儿给你也画一个。”


他们把敌人赶了回去,重新夺回了阵地。可战士们也累得站不住了,有人靠在战壕壁上就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枪,眉头皱着,像是在做梦打仗;有人在给枪上油,手指抖得拧不开枪栓,油壶掉在地上,发出“哐当”的响,惊得旁边的人一哆嗦。


徐军科坐在地上,看着远处的山梁。敌人还在那里集结,黑压压的一片,像群蚂蚁,看样子还会再来。他摸出怀表,表盖里的红柳叶不知什么时候掉了,只剩下个空荡荡的卡槽,像个张开的嘴,要把人吞进去。


“同志们,”他站起身,声音不大,却传遍了整个阵地,每个字都像块石头砸在地上,“我们身后是老百姓的家,是咱们的土地,是娃们长大的地方。今天,就算拼光了,也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让他们知道,野狐岭的骨头,是硬的!”


“拼光了也不能让他们前进一步!”战士们的喊声震得冻土都在颤,有人举起了刺刀,刀上的血冻成了冰,闪着光;有人握紧了石头,石头上沾着脑浆,黏糊糊的;有人把枪举过头顶,枪托在冻土上磕出了响,眼睛里闪着光,像星星。


夕阳西下时,敌人果然又发起了进攻。这次,他们学乖了,先派了飞机轰炸,把阵地上的工事炸得稀巴烂,连那块黑石头都被炸飞了一半,然后才开始冲锋,嘴里喊着“抓活的”,像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战士们躲在弹坑里,用身体护住机枪,有的战士被炸弹掀起的冻土埋了半截,还在往外扒土,嘴里喊着“打!打!别让他们上来!”


徐军科看见个敌人正往小李那边爬,小李的子弹打光了,正举着石头发抖,像只受惊的小羊。他举起枪,却发现没子弹了,枪膛是空的,像他发紧的心。他抄起地上的石头,有碗口那么大,冲过去砸在那敌人头上,“噗”的一声,敌人闷哼一声倒了下去,脑浆溅了他一身,他拔出刺刀,狠狠捅了进去,发泄似的。


就在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是敌人的骑兵!从侧翼绕过来了!他们的马刀闪着光,像一群饿狼,扑向疲惫不堪的战士们,马蹄声“哒哒哒”的,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不好!”徐军科心里一沉。他们现在没力气再抵挡骑兵了,手里的刺刀对付马刀,根本不占优势,骑兵的冲击力太大,像面墙压过来。


可就在骑兵快冲到阵前时,突然从旁边的山沟里冲出一群人——是山脚下的老乡!拿着锄头、镰刀,还有人扛着土炮,炮身上包着红布,嗷嗷叫着冲向骑兵,像一股突然暴发的山洪,把骑兵队伍冲得七零八落。


“是春兰!”李二娃喊道,声音里带着惊喜。


徐军科看见春兰举着把菜刀,菜刀上还沾着面,显然是刚从家里跑出来,跟在村长身后,村长手里拿着根丈八长的枣木杆,杆头包着铁皮,像支长矛,他喊着:“狗日的马匪!抢俺们的粮,杀俺们的人,今天跟你们拼了!”他们把骑兵冲得七零八落,有人被锄头砸下马,脑袋开了花;有人被土炮炸得人仰马翻,马受惊了,四处乱窜,把敌人的阵型搅得一团糟,像锅煮烂的粥。


“冲啊!”徐军科带头冲出阵地,战士们和老乡们一起,像一股洪流,把敌人赶下了山梁,喊杀声震得山都在抖。


天黑的时候,战斗终于结束了。阵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尸体和武器,雪被血染成了暗红色,踩上去黏糊糊的,像踩在泥里。徐军科坐在石头上,看着老乡们帮着抬伤员,春兰正给一个战士包扎伤口,动作很熟练,她的红棉袄上沾了血,像开了几朵大红花,在黑夜里格外显眼。


“连长,上级电报。”通信兵递过来一张纸,纸边被炮火熏得发黑,像块烧过的炭。


徐军科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主力部队已抵达汉中,明日拂晓发起总攻,你们务必守住野狐岭,切断敌人退路。胜利就在眼前。”


他抬头望向汉中的方向,那里漆黑一片,却仿佛能看见炮火的光芒,听见冲锋的号角。他知道,明天将会是更残酷的战斗,但他不怕。


因为他身后,是战士们的枪,是老乡们的锄头,是小张没看完的红旗,是老周想埋在天安门的弹片,是这片土地上不屈的灵魂。


野狐岭的风还在刮,却好像没那么冷了。战壕里,有人在哼歌,是首陕北民歌,调子有点忧伤,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空旷的山梁上飘得很远很远,像在跟远处的星星对话。


野狐岭的风还在刮,却好像没那么冷了。战壕里,有人在哼歌,是首陕北民歌,调子有点忧伤,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空旷的山梁上飘得很远很远,像在跟远处的星星对话,也像在为明天的硬仗,悄悄攒着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