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现在是我的生活工作的必备品。单位通知消息要看手机,孩子学校留作业要看手机,上班考勤打卡要用手机,即使闲着没事儿,大部分人都埋头看手机,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是怎么被手机吸引的?
在社交网站发了一条信息,如果得到点赞留言转发,我们就感觉被肯定了,被看见了。感觉你做的这一件事被认可了。而软件的设计者就是利用的人的这种心理,沟通的需要,被认可的需要,被爱的需要,让人有一种愉悦的体验,会触发更多的多巴胺的释放。所以,人们玩手机时都是愉悦的。但是这种大脑多巴胺的释放,带给人们的愉悦究竟对不对,是我们需要审视的。
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消息,向别人展示自己生活的同时会得到别人的点赞,发视频消息,会得到别人的留言,或者是小红心。这种被需要和被欣赏的感觉,让你会流连于手机网络,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消耗过去了。而这些时间,你没干什么正事儿,只是沉浸在虚空的好感觉中徜徉。
手机里的自动播放,会让你自由自在的从一个视频看到了另一个视频。大人都不知不觉的把时间消耗了,更何况是孩子呢。你看了一个视频,或者你看了一集电视剧,结束后,它会自动播放第2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提醒孩子,看多长时间的电视剧,不是由手机说了算,应该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手机设置自动播放功能,用户的播放量剧增,而且在你观看这个内容的时候,忽然会弹跳出其他内容,如果你点击了,打开是一个新的内容。这种看似随意性的推送信息,实际上也是商家故意为之。玩的人不断的点开一个又一个的新推送,也在不断的更新信息,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就会激发你的探索欲望。一直观看下去,处于兴奋状态,你没有时间思考,只是沉浸其中,之后时间耗费了,你觉得一无所获,这就是长时间看屏幕带给人的沮丧感。
所以告诉孩子,当有信息提示,或者弹出一个新的内容,等待你去阅读,这个时候已关闭信息提示,避免这些随意性的提示影响到你,它是应用软件夺回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我们的天性中的一点,也被手机利用了。看到有人对你说话,就想积极回应。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当你正在洗碗时,听到手机有信息,你会迫不及待的想看一下谁发的信息,并赶紧给予回应。对于孩子来说,对回应的需求简直是压倒性的。比搭理父母,和放尿急的狗出去要要紧的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跟孩子沟通。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也成长的非常自由快乐。座机电话放在桌上,它不会跟着你上厕所散步,也没有人全天候坐在那接电话,我们该出去玩就出去玩儿,有重要的电话,我们回来再回复,一样不误事儿。
还有过去写信的年代,有重要的事情通过信件表达,寄出去信件,等待回信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该干啥干啥,也不会错过重大的事情。所以对于手机的信息,先把它晾在一边儿,不要管。教会孩子们不要听到手机信息就扑上去,做事情,因为老看信息会分心,不要被手机控制,我们永远在用手机为我们做事。所以什么时候看手机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还要告诉孩子,每一个屏幕的另一头,都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他们的目的就是瓦解我们的注意力和个人责任感。所以在孩子玩手机的这件事上。商家是利用了孩子们的弱点,孩子的大脑额叶没发育完全,不会及时收手,不会反思、没有能力抗拒,容易上瘾的特点。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游戏,背后都是利益在驱动。
所以2019年中国颁布了游戏禁令,禁止18岁以下的游戏玩家,在晚上10点到第2天早上8点之间玩网络游戏。并且对16岁以下的青少年做了进一步的限制,规定他们每月用于购买游戏装备的钱不超过200块钱。这是政府对青少年的保护。
作为家长,我们要在孩子大脑发育完整之前,在他拥有自己的手机之前,告诉孩子,手机是怎么样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既要告诉孩子弊端,也要引导孩子学会运用高科技的东西,因为现在社会谁也离不了手机。
有节制的用,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