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舛的命运 豁达的胸襟
-----瞻仰刘禹锡墓纪实
多数人认识刘禹锡,是从初中语文必备课文《陋室铭》开始的,我也不例外。但当时只是为了背诵《陋室铭》而去记刘禹锡,对作者本人并没有太多关注。即使是后来读他的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只是觉得诗写得很好,朗朗上口,豪气冲天,也没有想多了解他的想法。直到有一年高考题,名句默写题里面出了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才忽然感受到刘禹锡这个人。才从心底里认识到----刘禹锡,是个大诗人。然后就查找他的诗歌,了解他的生平。于是再次品读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了解了玄都观“尽是刘郎去后栽““前度刘郎今又来”等故事,明白了“司空见惯”成语的来历。刘禹锡,就像我重新认识的朋友一样,也像李白杜甫苏轼一样,进入我的视线,融入我的思想,浸入我的血液。春节期间的一天,在刷抖音时刷到了荥阳刘禹锡园,心中一震,原来刘禹锡离我并不远,于是便有了去荥阳瞻仰刘禹锡墓的念头。
次日早上九点来钟,驱车上路,沿着107国道,过黄河,转向郑州北四环-西四环-郑上路,大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了荥阳禹锡园。驻好车,直奔园区。
禹锡园坐落于荥阳市区禹锡路一侧,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郑州市重点文保单位,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也是一所开放的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园区道路蜿蜒洁净,两侧随着地形的起伏辟成了高台和水池。进入园区,一座高大的牌坊展现在眼前,牌坊五间六柱,中间高两边低,正中写着“诗豪园”几个大字,柱体上面刻有对联,最外侧左右两个柱上分别书写刘禹锡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牌楼后安放有刘禹锡巨型石雕,手持毛笔,双眼聚神凝思。
沿着园区柏油路,依次建有十二座石牌坊,每座牌坊分别以刘禹锡主要经历和生活过的地方命名,从其出生地嘉兴,到其仕途经历重地长安、扬州,再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朗州、夔州、连州、和州、汝州、同州等最后到故地荥阳。以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每个牌坊旁边有一块标识牌,每块牌子上写一个主题关键词,介绍刘禹锡相关经历、事迹或诗文故事,内容详尽,重点突出,是了解刘禹锡的主要平台。道路两边景观石上或刻刘禹锡诗,或刻廉政警句。此园不仅是刘禹锡纪念园,也是荥阳市廉政建设文化园,二者融洽和谐,足见荥阳市政府之用心。道路尽头是刘禹锡文化展览馆,今天没开门。馆侧建有陋室一间,路旁有《陋室铭》一文。沿旁边石板路,可到刘禹锡墓,墓呈圆形,下砖上土,黄草覆盖,整洁肃穆。修缮的很好,比我之后去的李商隐公园看的李商隐墓好得多。墓前有鲜花两簇,是游人凭吊时留下的,旁边还摆放有两张放大的照片,拍的是修缮前和上一次修缮时的状况。
人们景仰刘禹锡,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个正直为民的好官员,一位身处逆境却乐观豁达的精神达人。苏东坡自嘲自己生平,说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刘禹锡贬官在外二十三年,命运多舛,二人不仅有着几近相同的命运,还同样有着豪放旷达的胸襟。别人给他安排个陋室挤兑他,他却陋室虽陋,“唯吾德馨”;别人逢秋悲寂寥,他却说到“我言秋日胜春朝”;当白居易写诗感慨老年人的悲观情绪时,他却回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句中一如既往地表现了刻在他骨子里的积极乐观和昂扬精神。刘禹锡的风骨胸襟和人格魅力,必将激励每一位身处逆境却又不甘命运折磨的人。
刘禹锡文化园是荥阳市人民政府精心建造的主题公园,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能孕育一方人。荥阳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也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一个小城不仅拥有郑桓公、武公、庄公的历史英雄人物,还拥有刘禹锡、李商隐两个唐代著名大诗人,文化氛围何其浓郁。生为荥阳人,他们可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