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于璇,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慢慢走,才会快
最近几年,民谣名声大噪,无论是酒吧商场还是街头小巷,甚至在门卫大妈的收音机里你都能听到赵雷的“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回头”或是“理想你今年几岁,你总是诱惑着年轻的朋友”, 终于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上找到了一方净土,终于我们意识到是时候放慢脚步。
我们都是在追赶中成长的,追赶别人或是被别人追赶。正如尼采所说的“不能打败我的必将使我变得强大”,我们也许在被肾上腺素冲昏头脑的同时也在争分夺秒变得强大,于是阳光之中,到处可见奔忙的人们,被拥挤着,被一晃而过的光阴忽略过。但是我们总会停下来的,在你撞到南墙的时候,当你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被迫停了下来,却依旧艳羡着旁人仍在加速。
一家日本餐饮巨头总结出过一个规律,其旗下的连锁店提供给顾客的永远都是17cm厚的汉堡和4度的可乐。相关研究人员发现,这是让顾客感觉最佳的口感,其实他可以把汉堡做成20cm,把可乐加热到10度,但那并不是最佳口感。其实,我们的生活只要17cm和4度就够了,我们总想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压环境下,快马加鞭的完成所有工作以为那是高效率,其实并不然,我们不是机器并不能够一直处在一个极端条件下不放松,或许,我们需要一种平衡,真正的高效率应该是从一而终、急缓相间,保持一种平衡,可以奔跑但也需要驻足。停下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偏离轨道,停下来享受奔跑后的大汗淋漓与欢快尽致,停下来让灵魂跟得上我们的脚步。
有一句广告词我很是喜欢,他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我总会时不时的想起广告里的那个人在火车上向外眺望的样子,新奇、期待又美好。这才是生活呀,慢腾腾的悠闲自在又好像忙碌的目不暇接。人总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不无道理,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人往往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让我觉得慢慢走是一种诗意,我觉得现代社会爱情的浮躁就在于我们过于追求恰到好处的美好。过去的爱情啊,人们总想着和一个人就能一辈子,就能白头偕老,所以他们善于修复而我们勤于更换,总觉得下个路口一定有更好的。初中那会,很喜欢听王澜霏的《慢慢慢》,这首歌节奏很快很上口,但这首歌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方文山填的词,他说“慢慢慢,我原谅,爱不在你身上打转,那些谎,轻轻的过场,像船在摇晃;慢慢慢,我不讲,已不再念念不忘,那些伤,极浅又极淡,像我的难过很婉转”。其实不止爱情,人生中的很多事都是这样,我们很难立马释怀,漫长岁月,我们总能忘掉过去的伤痛,别着急。
高三那年,我一直与校内一位密友保持着规律的通信,每周一封,我仍记得在那段浮躁又漫长的日子里这些信件给予我的安慰,我们会在信里抱怨、在信里挥霍负能量又彼此鼓励,偶尔也感慨一下这样的日子好像也不错。在这一年多的信件往来里,我发觉我愈加了解这个朋友,也许我们平时见面话不多,但在信中都能坦然心中的真实。以前我觉得“从前的月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话很美,但不知道它到底哪里触动我的心,而现在我好像可以沉淀这种心情,那些信件让我在每日繁杂的学业中和内心的焦虑中沉淀,在那样有压力的日子里也可以过得很美好。我一直觉得写信是两个人交流的最好的方式,甚至比面对面情深意切或抱头痛哭都要真实。当一种情绪从你的心头流露,再从笔下流淌,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辗转到另一个人手里,然后,他读懂你的心。
慢慢走或是偶尔停下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很多人把驻足理解为一种放空自己的享受,但它并不仅仅是全然的享受,很多时候是思索,而且需要选择。这让我想到了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站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在我们想要头脑一热就作出决定的时候,先久久伫立一会吧。
慢慢走,真的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