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我就听我妈妈说,外公和外婆分开过了,虽说是分开过了,但还是在一个屋檐下,只是生活用品各吃各用,当时两人个老人都已经七十多岁了。
每次过年的时候,我们去拜年,只有在那几天两人是合伙过日子的,所有过年的菜都是放在外公房间的桌子上而不是厨房。
这让我想到了高尔基《童年》中主人公的外公,吝啬了一辈子,最后落的沿街乞讨;行行好吧,给个包子吧;每次想到书中这句话就想笑。
也许就像小说中主人公的外公一样,我的外公也把我的外婆当作累赘了。
我今天要讲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农村老汉,农村老汉一辈子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去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四十公里外的市里,其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呆在他出生的那个小村子里。
老汉虽然没有行过万里路,却十分精通人情世故,不管是老人大人小孩,他都能几句话说得对方心里美滋滋的,哭闹的小孩他三句话就能逗笑。
凭着出色的语言能力,在乡镇上也认识不少当地政府上的人;每次有什么小事,村里人托他去办,他都能办得很好。
按照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听说老汉还有一个哥哥,不过他这个哥哥很少有人见过,只有老一辈的人见过,我有幸见过一次,和老汉长得颇为相像。
老汉和他哥哥是不来往的,就像没有这个亲戚一样,具体的细节我也不清楚,听说他的哥哥在别的市区当了一个小官,老母亲则给了老汉抚养,我也是在老汉母亲去世的那一次见到过他的哥哥。
老汉有三个子女,学历都不高,早早地就出去打工了,很显然在教育的道路上老汉没有很好地教育好他们。
在教育小孩上老汉和多数爷爷奶奶一样,太过于溺爱小孩了,老汉的溺爱是出了名的,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玩,他的孙子七八岁,居然拿着一块石头砸我,他是真得砸不是闹着玩,还好我躲得快。我已经从小孩身上看到了那份溺爱所带来的后果,我当时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惩罚,并给他讲了一番道理,希望能起点作用。
在生活的最后几年,老汉某得一份工作,在村里找了一个轻松的活,那个时候老汉已经七十岁了。有一次老汉和人聊天到,我现在好过了,可以享享清福了,老汉的银行卡里存着一辈子靠着耕地积蓄的二十多万,二十多万在农村当然可以很好得过下去,毕竟还有田地吗。
只是让老汉没有想到的是,没过两年老汉就离开了人世。是得肺癌走的。
一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使得老汉的皮肤龟裂开来,在近处能清晰的看到黝黑的皮肤从脸部到脖颈都是密密麻麻的岁月雕琢的痕迹,就像长期在太阳下暴晒的农田一般。
老汉去了大城市和三个子女一起,唯一的远行不是旅行,而是给老汉检查身体,那个时候老汉还能走路,从外表看不出老汉生病了。
后来听人说老汉得了肺癌晚期,老汉爱吸烟,这个村里人都知道,我觉得是因为这个引发的癌症,当然年纪也是一个因素。
后面我见过老汉两次,第一次老汉已经坐轮椅了,他说身上疼,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他的精神还是很好,脑子很清晰,我鼓励他说乐观点,病会好的,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期望。
当最后一次见到老汉时,老汉已经去世了,听别人说老汉其实是想治疗的,老汉把这个想法告诉过老伴,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没有治疗我也不得而知。没有经过治疗,老汉挺过了一年,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老汉乐观的心态让他活过了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