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来源:《好好学习》
片段选取:“结硬寨,打呆仗”
我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最近我在看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这本书有近500页,主要讲述影视制作和讲故事的方法。如果要你来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
每天给自己订一个计划:比如读50页,10天读完,然后从第一页开始,读到最后一页吗?这基本上是我以前的读书方法。
我现在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首先,我要找到这本书对我而言的紧要之处。比如,我看目录之后对作者提出的“结构图谱”觉得困惑 四个字都认识,加起来啥意思就不知道了。于是,我翻开相关章节略读,研究分析“结构图谱”这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我发现,我必须把这一章20多页的小标题连起来看,才能理解结构图谱的意思。而其中第一部分“结构”是什么,短短300字的部分, 便让我看了两个多小时,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
你可能觉得,读300字,要两个小时时间? 这也太慢了吧!学了速读法,可能10秒钟都用不了。而我,单单是要弄明白“结构图谱”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就断断续续花了五六天的时间。
可是,在这期间我打通了很多阻塞:为什么一些诗歌很短而有冲击力?艺术表现的隐喻是如何实现的?我下次的演讲可以如何优化节奏?在写作中关注哪个要素就能让冲突意义放大?在最短的时间内构思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应该从哪里入手?
不懂得“结硬寨,打呆仗” 的奥妙,你要花多少时间学习技巧,才能在这么多领域间建立联系呢?
I:
结硬寨,打呆仗,是晚清名将曾国藩和太平军打仗时用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看上去很笨,但是这种战术很实用—稳扎稳打。其实读书学习也应该如此,读书要慢读,慢思考,找关联,这样的读书才是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对于书中重要的知识点,先要了解其含义,然后联系前后文进行深度理解,最好做笔记。我以前读书学习,看到书上精彩语句或者段落用荧光笔划出来就算读懂了。没看到一段精彩的内容就划出来,一本书看完了,书上也划了很多,结果啥也没读懂。如何做到慢读、慢思考,找关联呢?下列三个步骤可以帮到我们。
1、先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去学习:成人的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结合自己需求,帮助自己成长的。基于这个原则,在书中去寻找知识点。就像我以往读书那样,划出的金句就是知识点。
2、慢读理解章节中的知识点。对章节进行略读,对章节中的知识点一定要细读,反复专研。我读书时划出的金句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是无效阅读。自欺欺人。
3、找关联,做笔记:通过反复专研,对知识点有些理解的时候,然后再去读前后文,前文会有对知识点作铺垫,后文对知识点详细解释。在此过程中,通过搜寻其他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帮助自己深度、深刻理解知识点,尽管书读了慢了,但是知识点掌握通透了,而且可以和其他知识点建立关联。
上述三个步骤,不仅对成人适用,而且对学生学习也适用。
A1:过年期间,亲戚来做客,我做了一个硬菜“毛血旺”请亲戚品尝,亲戚说太辣了,吃不了。结果毛血旺几乎没动,我很失望。
反思:
1、我从网上找了一个做毛血旺的菜谱介绍,就看了一遍。
2、在看的过程中,我按部就班地准备了食材,包括豆瓣酱。
3、在做的过程中,我按照视频介绍,放入一大勺豆瓣酱,而忽略了亲戚都是江南人,偏重于甜,对微辣可以适应,而我做成了重辣。
A2: 在三天内,针对什么是“临界知识”重新温习。
1、先从《好好学习》书上看“临界知识”这个概念,并划线标注。
2、对“临界知识点”这个概念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3、查找查理·芒格关于“普世智慧”的理解,并做一次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