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附近老戏台咚咚鼓声起,竟是婺剧名曲花头台。我很是惊奇,洗漱间往下一看,原来是有村民出殡。勇强说是小八仙。这种方式倒是没见过。
我家以前老房子是住在上园附近。上园即我们村中一个小广场,据说很早以前是市集,后来作为农事作用。用作收稻晒稻,收豆晒豆等晾晒农作物和衣物的作用。这也是用作出殡的地方,有老人过世,广场上就会用两个木架挑起一块破旧竹席,在竹席下面放着黑漆金字的棺材,大多是福寿等字。日子往后大相片流行起来,棺材前就倚靠大相片或是放在寿材前面桌子上。广场上大约就是这样。在前期,出殡的家庭要“买水”、挫稻草绳、包灰粽等一系列的工作。待出殡吉时,抬寿材人会用寿材盖子把逝者抬出,然后脱掉脚上的草鞋,翻棺材板人直接将逝者倒入棺材。再接下来,就是做法事,抬棺材,大儿子拎香碗,后面跟着孝子贤孙和亲友一起将逝者送上山。
小时候,对出殡有些害怕。每每有出殡,回忆起整个过程,我就不敢经过上园回家,换路快步走上园旁边的走廊过,绕着上园走。出殡,会剩下草鞋等物,这些都成为我害怕的东西。虽然大多时候我连谁出殡都不知道,我就是莫名的害怕。长大些,记事清楚,身边的老奶奶和太伯伯等过世,我还是不敢走入停放遗体的房间。直至到现在,还是心有恐惧。这是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害怕:对死亡的恐惧?
大学姚言:灵魂无纷扰、身体五痛苦、有节制的生活这是人极佳状态,他提到,人有一种好的死法事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例如,无病痛的自然过世。我很赞同他的说法。由于工作的关系,有些时候接触一些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有意外有自杀。意外是天意也是人为埋下的伏笔,例如车祸有自己开车不小心的因素。人,总是求生。我不认可自杀的行为,在我看,大多是不负责的自杀,因债因情,对死者来说是一了百了的事情,而对至亲这些生者带来的是更多的麻烦,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赞成安乐死,因为我觉得被病痛折磨实在太难受了。人类到现在对癌症还是束手无策,在癌症面前,很多人都放弃治疗。其实,假如出现这样的事情,世人是很难决定的。一、面对无望的治愈的救治,如果不能治愈或只能靠痛苦的药物来延长在病床寿命,这是极其痛苦的;如果能靠药物治愈,或者延长一段时间的寿命,这寿命指能自由活动、享受人间乐趣的时光,这样,我认为救治是有意义的。而现实的情况是错综复杂,治疗与否也不是单一的逻辑理论能讲的清楚。妈妈会对我说村里的故事,说谁谁父母在的时候不孝顺,而出殡搞的风风火火。死人是不要面子,而活人要。对于癌症治疗也一样,征求当事人意见还是服从世人安排,这是个问题。当然,中国没有安乐死,这个问题不是问题。
在中国,还有一个叫盖棺定论的说法。以前总觉得,外国有活着的英雄,可能在财富上可能在名誉上给足有特殊贡献的人,而在中国寥寥无几。我们更喜欢是盖棺定论,在一个人结束之后的评价不言准确至少是完整的。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短短几个秋,愿你豁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