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众人烦恼的诸多表象,裸露出来的是一个共通的命题——生活太无聊。文字、艺术、哲学便构成一剂疗伤的药。
现在想来,读研究生的那段日子没有白费,慢节奏的校园生活,远离世俗社会的柴米油盐和房贷房租,使我有大量的时间看周国平的书、林语堂的书、梭罗的书、季羡林的随笔,这些所谓无用之用,重用之基的东西,多多少少在我思考的坐标中勾画了一些线条。他们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一直储存在我的大脑中,随时可以激活,与眼下的生活碰撞,共鸣。
如果现在跳槽、旅游、购物、休假、看电影、听音乐、吃美食,所有这些都不能让我们开心,该怎么办?
我在英伦贵族面前有着原生阶层的自卑,总希望自己能拿出更多成绩向他证明。一个总是需要拿别人的肯定去填满的内心,如何能够随时快乐?
抽丝剥茧,我似乎悟出了一个真谛,唯有内心的充盈,才是真正的富足与快乐。我决定对这个话题做更多思考。如何让内心变得充盈?物质的拥有?溢价消费?朋友圈的炫耀?还是鲜花与掌声?如果这个答案是物质与金钱,那马云,比尔盖茨应该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可是马云不会答应这个。如果鲜花与掌声可以带来无上的快乐,王菲应该不会满世界找佛拜了。
人往往内心缺什么,就越是炫耀什么。暴发户喜欢戴金条,唯恐天下不知他已经发迹。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简朴。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两年多,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结束独居后,他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大道至简。简单是剥去了形式主义之后的精华,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外在形式越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生活越简单,内心越绚烂丰盈。褪去世俗社会的层层身份标签,还能淡定面对自我,这才是修行,修德。 容颜会老去,健康会江河日下,但智慧会增长,内心会变得丰富,这是上帝玩设计好的天然平衡。白居易,苏东坡,林语堂,这些智者都是内心丰富的人。官场起伏,人情冷暖,丝毫不能改变一颗笃定的心。
决定做一个简单的人,找出最重要的几件事,并做到最好;开发自己的天赋,释放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买不需之物,买了就要充分使用;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享受慢生活;不做无效社交;穿着简洁,不花哨,打扮精神;找出时间独处,与精神富足的人对话,哪怕是古人也行;保持思考的习惯,思考让生命焕发活力。
一位经常打离婚官司的年轻女法官,在经年累月的陈堂供述中,看透了婚姻的本质,不畏离婚,不惧世俗的眼光,哪怕日后要独立抚养不到一岁的孩子,也没有丝毫害怕与顾忌。这份勇气的背后,是一颗笃定而强大的心。
内心修炼得丰盈而强大了,才可以对抗世间的沧桑,才可以镇得住无聊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