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晓鹰想到丁一滕

“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 周年”主题论坛会上,王晓鹰导演是茶歇之后的第一个发言人。晓鹰导演拿着稿子上台就抱歉直说自己发言之后就得离开会场去隔壁紧锣密鼓排练自己的新戏《兰陵王》,整个发言过程语速极快,但内容毫不含糊。

王晓鹰导演发言的题目是:《中国话剧的民族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围绕“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现代表达”,用自己的作品《伏生》为例,提出中国式舞台意象要在中国传统艺术,传统美学中浸润,更要在现代文化语境中表达。

“只有在‘从传统文化深处走向现代舞台的表达’这个层面上,‘越是传统的就越是当代的,越是中国的就越是国际的’这句论断才有实际意义”

王晓鹰导演的发言让我即刻想到青年戏剧人丁一滕。熟悉孟京辉导演的观众,对丁一滕一定不陌生。《活着》是丁一滕进入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第一部参演作品,担任福贵的儿子有庆一角。之后演过《我爱xxx》,演过《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再之后,一部《寻欢作乐》,让无数观众爱上了丁一滕,包括我。

去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丁一滕的《山阳祭》惊艳全场。《山阳祭》是丁一滕作品《窦娥》的“预告版”,编剧史航看完之后发了一条微博,盛赞丁一滕“真是一枚舞台剧金童子,前途不可限量”。

《窦娥》是丁一滕与丹麦欧丁剧院合作的作品,这也是欧丁剧院首次尝试与来自中国的戏剧人联合进行创作——将中国戏曲文本与技巧同西方现代派哲学思维与实验形式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舞台表达。

最近丁一滕一直在丹麦参加由欧丁剧团/北欧戏剧实验室主办的第十届霍斯特布罗“戏剧周”戏剧节。他在他的个人微信订阅号上发布了一篇推送:《你们一定很好奇,我在丹麦忙些什么?》

文章的结尾,丁一滕写到:我所能展现的,也只是这次戏剧盛会的群芳一瞥,照片之外还有许多震撼与收获来不及表述。我会将它们融入到我未来的作品中,等你们来品味。

(以下图文转载自微信订阅号“丁一滕”)

此时此刻,我正在丹麦霍斯特布罗

参加由丹麦欧丁剧团/北欧戏剧实验室主办的

第十届霍斯特布罗“戏剧周”戏剧节

(Holstebro Festuge 2017)

霍斯特布罗市市长开幕式上讲话,我环抱地球

在这里,戏剧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戏剧,

因为它发生在一条船上、屠宰场内、农场里、田地间。

当有人投入,有人驻足,于是一切变成戏:

一种人与自然的暧昧关系,一种透彻的参与形式,一种真正为人的触感。

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戏剧的盛会,借此机会,也将我这一周以来的所见,所演,分享给你们。

Eugenio Barba (尤金尼奥·巴尔巴)

在2017年霍斯特布罗'戏剧周'戏剧节

由欧丁剧团Per Kap Bech Jensen监制

芬兰导演Vilja Itkonen导演的

演出地点:屠宰场

在丹麦艺术家Anna Stigsgaard的作品

丹麦欧丁剧团演员Julia Varley

与来自法国马赛的著名马剧团Du Centaure

来自意大利的Tascabile剧团

高跷表演

丹麦欧丁剧团演员Roberta导演的作品

由丹麦欧丁剧团演员Donald KittTage Larsen导演的作品

意大利视觉艺术家Stefano di Buduo的多媒体作品

教堂为背景

Julia VarleyCarolina Pizzaro和她刚降生的小宝宝

我所能展现的

也只是这次戏剧盛会的群芳一瞥

照片之外还有许多震撼与收获来不及表述。

我会将它们融入到我未来的作品中

等你们来品味。

(编辑:空间戏剧.何瑜)

*转载部分经作者本人同意发布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