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采访一下老师们,十有八九会说,“每一天都忙死了,根本没有时间。”的确,老师们每天事务性的事情很多。诸如,上课、批改作业、开会、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家访……的确很忙。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谁也不能多占,谁也不能少有。可就是这样公平的时间里,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收获。有人每年到头两手空空,有人却收获诸多论文、著作、荣誉等。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记者说:“您每天要上课,要管理学校,还要参加社会活动,为什么还有时间写出那么多论文和著作?”
于漪简单地回答说:“因为我效率高。”
无独有偶,有一位有30年教龄的苏联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有各个层面的领导及教师都来听了这节课。课上的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听得人了迷,都忘记了记录,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一位邻校的老师对他说:“看得出,您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对于于漪和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时间,因为他们平时注重积累,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的空闲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他们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继而由量变到质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就更加自如,教师就会成为学生源源不断的一眼清泉。
反之,不愿意读书的教师,没有教科书之外的知识积累,只能找着参考书死教教课书的老师,每天备一节课都很吃力。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拓宽视野。
他们每天会忙于事务性的事情,也就越来越感觉自己没有时间。然后形成恶性循环,每天都会拖着疲惫的身子,职业倦怠感也会随之而来。
时间从哪里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有做好规划,不断地利用零星时间丰富自己的头脑,厚积而薄发,才能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