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书还没有听完,但已经忍不住要推荐这本书了。
原来打算20本书一起推荐的,为何如此着急要重点推荐这本书呢?
顺便也提醒一下选书的事情,不需要照搬任何大牌书籍排行榜的书单,或者直接购买阅读大V推荐的书目,也不论这本书是几块钱,几十元还是上千元一套的精装铜版印刷。
你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真的需要吗?真的感兴趣吗?买回来真的会看吗?
不买怎么看?
——不是真的想看又何必买?
进入正题:
微小的习惯——简称“微习惯”。
作者美国人斯蒂芬·盖斯是个不折不扣好吃懒做的大懒虫,其实就是一大批“懒癌”症候群中的普通一员,他曾经是大懒虫,然后呢?
他从2012年开始每天至少做一个push-ups(俯卧撑),两年后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他使用自己的微习惯做自我培养,培养出来读书、写作、健身的习惯,华丽丽转身后,这不?还出了全球畅销书。
先介绍微习惯的重点:
我们用动力做一件事情,为何做不成?
动力不足,动力不足以让我们的大脑皮层产生足够的刺激,不足以推动我们“坚持”做一件我们真心“愿意”做的事情。
我们用意志力做一件事情,为何也做不成?
意志力是有限的,不够用。
微小习惯就是把大目标缩减到足够小的,非常非常小的步骤,进行实践。
用具有“欺骗性”的极小目标欺骗大脑,足够小——让自己不会害怕开始实践又易于坚持。
明确每天计划,选择合适的微小习惯。
比如小Y很想再次戒烟,很想再次摆脱肥胖的体型。
他有过成功戒烟的经历,他有过健身成功的经历,也体验离开尼古丁的健康生活,体验过好身材的舒服和轻松。
又抽烟了,身材又变形了,自己也伤心沮丧,但是又没有动力和意志力去做很大的计划,老廖建议那么就从每天做两个俯卧撑开始吧。
“太少了吧?”不要一开始上大计划,很容易放弃啊!
让大脑和身体都尝到甜头,享受正反馈,才能有动力和意志力继续执行计划啊!千万不要抬高计划的预期。
老廖来结合过往实际本人成败经验,说自己的三方面拓展思维。
1 Photoshop平面设计师思维
2英语教学的真实案例
3李笑来的观点。Update your conception, update your life
Photoshop
我在大约15年前学习和考取了Adobe平面设计师的认证,因为学完几乎再也没有碰过这个享誉世界的做图软件PS,也没有进广告设计公司工作,可以说完全丢掉了这个手艺。但是我脑子里一直有Photoshop的系统原理,谁要是现在让我做个图,我会诚实干脆地说“不会”。但是我看待世界和事情的角度和方法,因为我这段学习的过程和十几年的不断打磨,不断更新迭代并没有荒废,其实非常简单:化繁为简。
一幅图,不论是央视的还是世界顶级广告公司的图,现在的任何电视网络媒体广告一出来,我都会“自然而然”在大脑中出现“他们使用了什么诉求,是恐惧还是幸福?”他们如何设计客户需求的。
一幅图在你的眼中是可以分解的,就是可以执行的,就是可以操作的,可以复制,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就可以化为自己的“武器”。
一件事情也是如此,想如何操作。
而不是想不可行和难处。
再来说三年的英语教学和最近一年山村支教的语文教学实践。
中国学英语孩子的年龄有两个集中的时间段,北上广一线城市大多数孩子是从幼儿园3岁开始学习英语的,至少也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的,另外乡村和其他个别地方从三年级8岁左右开始学习英语。
三岁的孩子学习英语不需要背单词,认读说为主,26个字母是基础。
8岁到11岁开始学英语的孩子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背单词。
很多孩子不喜欢英语也与英语的启蒙教育有关,对英语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英语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没有英语学习的方法。
我每次教初学者,都与孩子和家长需要反复沟通,开家长会,打电话,面谈,反复腔调“一天只背一个单词”的方法。
见到孩子也会问“你是不是一天背一个单词呢?”
即使有的孩子骄傲地回答“Ellen,我一天可以背四五个呢!”
我的回答还是“一天背一个就够了,多背不限,但是背一个就够了!”因为我要照顾其他孩子,不是每个初学者都有能力每天背四五个单词,一天背一个单词足够建立初学者信心和背单词习惯和成就感。
初中的孩子怎么办?如果要从头培养习惯,真的希望孩子可以在背单词上有长期积累,不轻易放弃,有所成就,就不要设立更高的目标,“一天背一个单词”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开“关照”这一个单词的用法,发音,音节和相关句子,建立信心和培养习惯比起初的单词数量更重要百倍。
半年下来,很多一开始不会背单词的孩子都不再害怕背单词,而且开始喜欢背单词,会主动背单词,他们尝到了甜头,习惯就有希望了,英语学习不仅仅包括背单词,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培养。
上学期在湖南山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早读听写词语,一次只听写三到四个,听写完立即批改口头奖励,现场订正,再接着听写,这不就是把大量化成极小量吗?
这学期在青海山村教二年级语文,听写的“单元”更减小到了一次听写2个词语,因为孩子们基础不好,如果听写多了,他们写不出来就没有自信心,而且花大量时间订正也没有效率。
这还是把大的化解成小的来处理孩子们的学习基础问题。
刚开始做一件事情,起点不要难,不要太高,这样才能开始,才能长期进步。
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培养写作,健身,减肥,戒烟的任何其他习惯也是同理。
最后说一下李笑来的概念。
实践——先去做,只要开始就会不断精进,很多担心都是事前自己臆想出来的,做了就会发现没有那些有的没的。
你问我支教的事情,如果我不做支教什么知道呢?
长期——注重长期目标,不要被短期目标裹足不前。
降低标准,才能开始,每个人都是从笨拙开始。
Plus,老廖有很多失败和成功的经历。
失败:
学日语和法语,法语班在上完就扔掉了。
日语,学了多少次付费的班,结果也是无果,动力不足,意志力不足。
学维语,买了很多维语的CD和书,之前也和维吾尔同事学过几天,还是无果,没有形成刚需,就是“想”了很多很多年。
成功:
写作有二十年了,没有坚持,真正的习惯不需要意志力、动力和外部正反馈,更不需要“坚持”。
没有减肥经历,平时注重饮食,就不需要回头减肥。
没有刻意学习英语的经历,非英语专业人为何可以进入英语教育行业,如果热爱,也不需要“刻意练习”和“坚持”。
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就是:健身减肥,背单词学英语,写作,阅读,户外,走路跑步等。
不小心我都没有刻意参与,却撞上了也爱学习的大家。
阅读,带给自己的愉悦不需要用打卡的外部反馈来刺激。
所有的外部动力都不见得长久,全世界的科学实验证明金钱(等外部刺激源)可以短期刺激学生不辍学,但长期有长进的人不依靠外部刺激,只有内部原动力,不打卡做事的人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正反馈会上瘾,商业推广非常广泛,
但是如果你真心想打磨自己的能力,
我的建议是:不打卡。
在内心打卡,直到不再有卡在你心里,你都忘记了你曾经在心里打卡,就快成了。
我不阅读就觉得“饿”。
我昨晚必须按时睡觉,但是今天早上6点多起床并没有定闹钟,而是我心里非常明白——我要来写这篇文字,我会在睡了一觉后第二天一早在办公室里第一时间修改前一天写的文字,删除一段再加上一段,没有人知道我每一篇文章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内心打磨,更无法利用外界App打卡,你是否打赏(当然打赏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哈),我都会写,这不是为了谁,就是“要”写。
习惯可以培养,21天远远不够,也不要在乎一万小时,一万小时理论出自世界顶级小提琴家的“刻意练习”训练记录观察归纳,你不要轻信所有太流行的概念,如果自己去搞清楚搞透背后的原理就不会随波逐流地慌张盲从了。
从微小的习惯开始吧。
本书的封面写着:Small habits, big results.
成甲对知识的定义:看了多少书不重要,买了多少书不重要,如果你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在了自己生活上,这个“信息”就变成了“知识”。
拥有多少“知识”与学历无关,与年龄无关,与你对知识的看法和运用能力有关。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