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练声训练营的老师一直强调:气息是原材料,共鸣是加工厂。如果没有足够的气息作原材料,好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原材料够充足,加工厂才能加工出精细良好的产品。这就是说,我们说话必须要有充沛的气息来支撑共鸣腔。
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把气息比作水流,只有充分的水流才能支撑船儿顺利前行。水流过小,船极易搁浅。我们说话也一样,说话气息不足,发出的语音会出现沙哑、疲惫,平淡的情况。因此我们想说出一口流利而又有磁性,感染力十足的普通话,需要狠下功夫练习气息。
练习气息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呼吸的问题。我们多数人采用的是胸式呼吸法,基本都是靠胸腔呼吸,这样的缺点在于气息太浅,气息振动声带产生的喉元音很难进行美化,声音听上去短、平、快,很难有感染力。
另一个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歌手,演员,主持人等等采用最多的呼吸方法,也就是常有人提及的气沉丹田时的一种最好呼吸方式。胸腹式联合呼吸,需用提到胸腔和腹腔间的横隔膜。我们可以用咳嗽的方式感受横隔膜在用力,咳嗽时,我们的小腹部会有振动,而不仅仅是胸部有振动,这时我们已经用到了横隔膜。
用到横隔膜发力,好处是声音有弹性而不会硬邦邦的,这是气息在产生作用。我们一定要知道,好听的语音不是嗓子喊出来的,而是气息支撑出来的声音。
提到气息,一定得提“呜30定律”。根据大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在30秒内不换气发延长音“呜”。完成30秒的人在声音控制力和塑造力上面有很大潜力,对于学习其他技巧会容易有效果。
练习“呜30定律”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发声时声音要走直线,不可偏强或偏弱,偏高或偏低,更不能出现声音颤抖现象,一定要稳定、均匀、直线的用气;
二,发音中途不得换气、一口气要持续30秒钟。这需要提及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a,发音之前需要吸足够的气,这时气流流入肺底,横隔膜下降,挤压小腹空间,小腹往外凸出;
b,呼气时横隔膜往上,带动小腹往里收,胸腔往上,气流振动声带往外进入口腔共鸣,就形成了一整个发音过程。
综合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想发出有磁性,有感染力的语音,练习胸腹式联合呼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利用好横隔膜,更得多下功夫。有必要介绍一下关于练习气息的方法。练习气息上除了“呜30定律”,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在此列举一些:
一,圣光调息。源于瑜伽的呼吸方法,体验腹部与呼吸的相互作用,增加声音的弹性;小腹快速用力,气流从单边鼻孔吸入和呼出。
二,小狗练声法。作微笑口型,喉部,下巴松弛,肌肉灵活不僵硬;气流快速进出,增强横隔膜弹力和敏捷性。
三,隔肌弹发。以腹部为支撑点,避免喉部用力,下巴放松;气流变无声为有声,找到用气发声的感觉。比如从无声到发出有声“嘿”字。
四,喊口令。练习横隔膜弹力,声音饱满圆润有一定力度和弹性。喊广播体操口令最能锻炼。
五,响尾蛇练声法。自然饱满吸气,均匀呼出,微闭双唇,让气流与齿缝间形成摩擦音。
六,延长音。气息饱满,均匀吸入,增强气息持久能力,比如持久发a音。
10.18
45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