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种井然有序,不是归宿.
从简单来看,孤独无非是一条信息,不知出处,不明就里,由他人向你传达亦或你的大脑向自己施加,甚至于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孤独.
人的三观,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也决定了所得到同样信息的不同理解.但是从何时开始,大多数人的孤独井然有序.
从大众所理解来看,浅层方面倾向于独自一人,进一步可以理解为无人理解,再深入可以上升到自己无法理解自己.这好像在一部分群体中变成了一个适用于众多三观的通式。这是为什么?
“人人生而不同”,“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的确,这两句话,没有任何矛盾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在未同时看见这两句话并将其加以比较时,只是愚昧的庆幸着自己的独立性亦或欣然接受自己未达既定目标的失败,毕竟每个人接受信息的权重比不同.
有趣的是,无论任何情况下,我们更擅长将语言中的“大部分”理解为现实中的“全部”。这一想法其实亦是一种传承和趋于本能的接受.
群体的行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必然是趋向于有利其发展的.
动物首先考虑的是趋利避害,历史长河向我们证明人也是动物,并且人是高等集群动物,由人类构建出的群体又会诞生什么产物?
集群所带来的好处人类深有体会,我们更愿意去使自己融入集体中以便提高生存几率.对于万物来说,找不同只存在于想要从对方获得利益时,人类发现了各种动植物的优缺点并“合理”利用,这一切都莫过是源于开始察觉到事物的不同.毕竟正因为寻觅到这些不同,我们才有了目前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成就.
但仅知其不同必然是不够的,远古时代人类也知晓猛兽与人的不同,但奈何并无制服办法。出乎意料的是,从古时候猿人类开始,人类的脑容量就远远超过其他物种,进化论也更好诠释这一点,身材孱弱多病的人类也只是比其他生物更好运用自身优势,当其他生物还在为了今天的食物而发愁,而人类已经在开始改变世界.
继承了远古时代基因的我们保留了很多的生物秉性,除了保证群体的延续性外人类对于外界的利用是其他物种望尘莫及的.
我们再回到开头,孤独不是归宿.归宿以此,拆分来看,我将其理解为“归于宿命”.
然则宿命这一词,亦有多重解释,在这儿我想说的宿命只是单纯的以某些端倪揣测的未来的部分走向.
说孤独不是归宿,其实是一个单纯的通式,因为不存在绝对不孤独的人,当然,也可以说不存在绝对孤独的人。诚然,抛开前面讨论的普式的孤独的状态,必然有人会说其孤独如何与众不同,是真正的孤独.
但即使一个人自认为自己不孤独,并且也有人认为他不孤独,但从世上70亿人里一定能挑出一个觉得他孤独的。
然后我们不妨来进行一个分类,在一个小群体中,简单的把人分为四种.
自己和他人都认为孤独的人,自己和他人都认为他不孤独的,自己认为孤独他人认为不孤独的,自己认为不孤独他人认为孤独的.
如果这样分类,那在这个集群中,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孤独和不孤独的比重各是50%,这样来看,不论数量多少,仍旧构成了集群.
根据前面的分析来看,人存在集群,为趋利避害,集群必然是要寻找不同的,若将孤独视为一种不同,其中所定义的孤独明显不符合人类集群动物的根本。显然,因为孤独一说,几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更谈不上是否是归宿。
目前来看,孤独越发变得“井然有序”。也可以说,其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捧,一种潮流。其中必然是存在有利端,不然不会有这种现象的存在。那这种有利是在何处呢?
简而言之,这样貌似看来更方便于趋利避害,亦可以理解为行为更能合理化。摒弃无必要的,会损害的,不同的,寻找相似的,有必要的.
每当壮大自己所属群体时,我未见一个人诉说过自己的孤独.
我所理解的孤独,只不过是一个被寻找到名词,用以解释及警醒目前这个格局并力所能及寻找我所谓集群中并未有我的同伙,以此,便能理智的去看待,去获取有利于己的.
这便是一个流程,一个模式,我们只是单纯的,为了不明目张胆的获取别人手中的筹码,利用在秩序和道德范畴内的词汇,合理化我们的行为,美其名曰孤独。只不过这一举动,只是众人墨守成规的井然有序罢了.
“离群索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我从未见过众神不是住在宫殿行苟且之事,亦未见过兽群不是驰骋自然仅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