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和读书,已经一年多了,看了看自己的打卡记录,今天是第427天。期间,有特别努力、坚持到位的时候,也有慵懒疏忽、囫囵草率的时候,好在,跑偏了就纠正过来,反复其道,最终一路坚持。被经典的镜子反复照,心更近道了。这其中,感悟莫大于一个“复”字。系辞下传第六章中关于“复”谈了三点认知,一是,《复》,德之本也;二是,《复》小而辨于物;三是,《复》以自知。可见,近德,“复”是一个方便法门,是修德近道的一个窄门。一路反复其道,如今回顾开学以来的读书、听课、孝悌、日课,无不感慨,特总结如下:
一、回顾书单
书院的书单,是经典中的经典。按照书单分类,一是须诵读的四本书,《素问》前九章、《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读》,自己尽管非常努力的去诵读,但由于投入的时间积累厚度不足、方法没有摸索到位,效果不及预期。目前,《素问》前九章基本差不多完成了目标,1-6章百遍熟读,可以很有感觉。7-9章差不多接近50遍。《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读》各通读了一遍,目前在集中诵读《伤寒论》。每天争取投入两个小时以上,先把这四部经典烂熟于心。给自己定一个目标,2022年上半年,聚焦于此,争取通透。
二是熟读部分,目前聚焦在《周易·系辞传》,上传已经诵读了百遍,下传已经诵读了三十遍。《黄帝内针》读了四遍,《思考中医》读了两遍。2022年,需要聚焦在周易系列、道德经系列、《黄帝内针》、《思考中医》等,继续强化,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三是通读部分,把《论语》列入了30遍系列,其他的都或多或少读了一小部分,2022年上半年,要把这些书纳入读书计划。
二、回听大课
三和大课的确是贯通经典的方便法门,需要反复听,特别是结合诵读经典,每次回听都会有新的体会。这一次回听大课中,有两个点让我重新受到触动。
一是关于土德的精神,刘老师将其中的弯弯绕给扒开后,说的明明白白,所以,借着这个领悟,我读周易中坤卦的时候,就明白了好多以前没有感觉的地方。有时候,大道至简,可是其中的那层窗户纸,是需要指点或启发的,否则,行到水穷处,也未必能够柳暗花明。
二是对于天、地、人三才,三才得阴阳而成六,六是六位,这个体用关系牵扯的是人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生存哲学。这次回听邹慧老师的五大藏象系统学说,颇有启发。这五脏六腑,这人间万事万物,这天地,无不是阴阳理,各有其生长化收藏的道。人要能够不怨外在,去接受发生在当下的每一个客观事实,然后,按照客观规律去往前走,一切就会自行合乎道了。
三、践行孝悌
书院给予我们修身齐家的基本治理逻辑,就是一切从“孝”开始。孝悌所可以连接的恰恰是天地大德,是时间和空间的高度组合。孝,可以接祖德,得时间的积累;悌,可以续兄弟友邻,得空间的积累。
在孝方面,有几个点,最近也在反思。一是,孝不是光用物质来给予父母“养”,给予物质上的养,只是基础中的基础。二是,孝需要进入精神上的“养”,需要想父母所想,做到敬。有人说,如果你把父母当成你的领导,你就会做的让父母悦一些了。话粗理不粗,其中的理讲的就是这个“敬”。三是,再进一步,需要得父母之志,与父母同心愿。有时候父母的心愿,可能有种种顾虑,不一定直接告诉你,就得你去发掘。我知道父亲心中有一个感恩的愿望,需要找时间和机会(等疫情过去)去办好。母亲有一个心中惦记的人,就是她妹妹的孩子工作和成家的事情,我已经联系好了,期望可以好好帮一把,化解她老人家心中的担忧。
在日常敬孝中,以前做的比较粗,今后需要更加细心,要确保回家后留一些时间,去听听他们的唠叨,哪怕是一百遍,一千遍,多少遍,也都要愉悦的听;要确保每次每天回不回家,去哪里,都及时跟母亲报告,让她安心,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要有些仪式感,父母亲节,他们的生辰都要用心设计,给他们更多慰籍。我说的父母,包括夫人她父母,是我们彼此的父母。
孝悌的第二部分,就是悌。我们家里这边是兄弟姐妹四个,我是老大,目前两个妹妹都已经成家立业。弟弟是老小,还在读博士,我做到了长兄如父,一直支持他的学业。唯一感觉亏欠的是,我没有给予精神追求层面的引导,后面找一找机会,看看还有没有契机。
四、践行日课
日课分为三部分,导引、诵读、习书。从总体上讲,我坚持的还不错。但分项来看,就各有不同。在坚持的过程中,我曾有个心中的想法,多照镜子,把诵读经典作为其中最偏重的项目。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成为三和书院这一届的诵读刻苦之王?
导引坚持的也还不错,内导引按照刘老师的指点,每日持续坚守,没有中断过。外导引坚持的是八段锦。身体有一些过感觉,慢慢的自己的感的能力似乎有所增强,但过程中也似乎遇到了瓶颈,需要突破。
习书是日课中偏废的部分,坚持的不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终究是没有坚持好。后面计划用日程安排的程序化来推动执行力提升,期望2022年,在反复其道上更进一步。
“复”是修德不得不经历的阶段,似乎没有人可以生下来就能够做到不贰过,不迁怒。或许大部分人一生都没办法做到。这个可能就像数学中的无穷大,可以接近,但永远也抵达不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让这个“复”的波动越来越小,直到近似于得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期望美好的2022年奔袭而来,孕育出三和书院寒窗苦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