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已去世,写篇文章来回忆她,总结她的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属于自己独有的故事。
外婆于我,很熟悉,因为她生前经常在我家生活;外婆于我,又很陌生,因为我和她并没有什么感情交集,她也没有很在意我,她在我家,是属于养老的那种状态。
外婆是城里长大的,性格是非常老实、胆小的那种,也不够聪明。外婆在家排行老二,作为女孩子,在以前那个时代,是不受到待见的。外婆不识字,据说当时把她送进学校,她不愿意读,偷偷的溜了回家,从此便不再读书。
外婆结婚结的很晚,27岁结婚(相对于那个时代是晚婚了),外公是农村的,在城里的电局工作,工作还算不错。但外公与外婆结婚之后没几年,便要回老家,原因是他要把他的两个弟弟还没成家,他要去把他们弄成家,外公在家排行老大,父亲去世的早,在以前那个社会,长兄如父的情结还是很重的。外婆性格老实,只得随他去了,当然心理是万个不情愿。以前的农村还不比现在,不干农活,在农村是很难生活的,在城里长大的外婆又哪会干农活,所以外婆在农村的生活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农村不比城里,没什么赚钱渠道,外公外婆在农村生活的穷困。外婆自从跟外公下乡后,便在农村里生活了一辈子。我妈嫁到城里之后,她会经常到我家生活,这是她下半辈子和城里的唯一的渊源了。外婆痛恨农村那个地方,不喜欢在那个地方生活,她喜欢生活在城里,但一个人的心愿与理想最终会输给自己的软弱与屈服。
外婆生了5个孩子,其中三个是儿子,外公去世的很早(去世的根本原因:在农村生活的不容易),外公去世后,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妈)没有结婚,女儿也就算了,反正是嫁给别人,两个儿子的重担压在了一个老实且穷苦的妇女身上。
二舅是混混那种类型的人,不务正业,打架斗殴。结婚需要房子,也需要个工作,否则不会有姑娘会嫁,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结婚原则。外婆的姐妹都在城里,她每次到城里,都会在她妹妹家哭泣,她焦虑、担心她的二儿子。外婆这辈子唯一的法宝就是她的眼泪了。她妹妹便为她想办法,在机遇里面,我二舅有了个还不错的工作,乡里的电工,这个工作不容易找,需要找很多人,可以想象,外婆当时为这个工作操劳了多少心,在多少人面前流泪。二舅一辈子也就靠这个工作过活,这份工作给了二舅一辈子体面与富裕。
那时三舅还小,没有到结婚的年纪,所以当时外婆一心在二舅身上。工作有了,接下来是房子,房子也就是钱。二舅是个不务正业的混混,又哪来钱,二舅建房子的钱有一部分是我妈工作所有的积蓄(我妈把她所有的工资都交给外婆),和我三舅当兵的钱,反正是东凑西凑,最后房子也有了。母爱还是挺伟大的,一个没用的母亲,靠着自己最大的力量,给了儿子工作与房子,她竭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以至于三舅结婚时,她已经没有能力去管了,三舅没有房子,也没有工作。
人生的故事,总是那么有趣,很多时候,付出得到了只是悲惨的结局。二舅结婚后,外婆在二舅家生活,二舅和二舅妈对外婆很不好,在二舅孩子四岁的时候,二舅把自己的母亲赶出了门,当外婆受了极大的委屈在河边哭泣的时候,二舅跑过去说了一句“你跳下去吧,你去死吧”。这段被赶出去的经历,是外婆一生里最痛苦的经历,以至于她在最后的生命里,每天都在毒骂着她的二儿子,外婆是从不说脏话的人,可想而知,她的内心对这位儿子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