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熊孩子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会调皮捣蛋、会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应该是满怀善意的孩子;另外一种是: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性明显有阴暗倾向。前面那种属于活泼可爱的孩子,后面的却是惹人烦的孩子。
今天我所说的熊孩子是第二种,惹人讨厌,没家教,还有极大的好奇心和破坏力。熊孩子不是一天造就的,他们是怎么炼成的呢?
据《现代快报》4月11日报道:4月8日,南京市民孔先生驾车接孩子,刚离开没一会儿,新车就被“打”了三个叉。经民警调取监控视频发现,当时一对母子出现在孔先生的车前,儿子先跟妈妈耳语了几句,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串钥匙给他,然后就在一旁默默地看他拿钥匙在车上一阵乱划。最后,在民警的劝说下,孩子妈妈赔付孔先生2100元,并表示以后会好好教育孩子;
前几日,湖北襄阳一停车场突然起火,多辆公交车被烧毁,警察通过核实,两名9岁小孩承认了在车上玩火的事实;
2018年4月7日晚位于放城镇放城一村一处民宅着火,消防队员前往处置。现场处理完毕后,消防官兵询问得知,火灾是由小孩玩火引燃煤气罐导致。
以上类似的新闻不胜枚举(如下图)。更可怕的是,上面第一个例子里面,熊孩子的作案工具还是妈妈提供的。
孩子们从婴儿期时就开始总是尝试做一些事情去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他们原本的世界里是没有规则限制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进行适当教育,不设置规则底限,孩子就会一直试探下去,直到闯下大祸。就像一棵树苗,为了尽可能的吸收阳光,它可以朝任何方向成长,会伸出很多的枝丫,如果在生长的过程中不进行适当的修剪,很多树都会长成歪脖子树。
很多家长说,规则会限制孩子,束缚孩子。然而,我们本来就活在一个规则的世界里,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是规则,甚至我们的呼吸,我们吸的是氧气而不是其它任何气体,这都是规则啊。必要的社会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不去遵守呢?
还有很多家长习惯以“孩子还小”为由不加管束,任由孩子做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比如,故意撞倒孕妇,故意欺负比自己年幼的小朋友等等。是的,未成年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好奇心又比较大,他们缺乏必要的判断力,也不知道做这些事的后果。
从心理学上来说,判断力就是考虑行为后果的能力,是一种认知功能,也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父母和学校以及其他权威的教导,反映了父母的良心和社会准则。所以,作为监护人,熊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后果是负有直接责任的,也就是说,孩子做坏事,责任在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经常会发现,熊孩子的背后总是隐约站着一个熊家长。就像上面第一条新闻里说的,孩子在做坏事,母亲不仅不阻止,还提供帮助;马路上红灯的时候经常有父母牵着孩子直接冲过去;当着孩子的面,在公众场合撒泼,蛮不讲理… 就这样,熊孩子在家长的教导下一步步长成了。
另外,还有一种家长,只注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思想动态方面却完全不管,还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所有。实际上,父母的精神投入不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创伤,也有可能致使熊孩子的产生。
家有熊孩子的家长,自己深切体会一下,熊孩子是不是自己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