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待时 刚信行险
这个单元的内容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逐渐具备提问题的能力。语文要素要求培养孩子们: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起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这些刚接触没有一个月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孩子,课堂回答大多都不积极主动的情况来看,这个任务老师想想都觉得困难:其一,设计不好,调动不起来提问的积极性等环节处理不好,那两个课时的内容要弄成三四个课时,时间浪费了,还会影响了教学进度;其二,把学生没有涉及过的质疑环节放进去,由于没有接触过,增加了难度,孩子们产生畏难心理,课堂本就寥寥无几举手的积极分子可能就此消失了,那就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多尴尬、课堂多无趣。作为一个教师该根据课标要求去尝试,还是按部就班,如何选择?
教学中坚守了本心:在什么样的时段就要做什么时段的事情,给予孩子什么能力的培养。正如文中豌豆的原话“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按照大家集体智慧集大成的课件,按照流程走起:刚开始确实,孩子是不知所措的,一脸蒙圈地看着黑板,半天也不怎么怎么提问。老师引导孩子结合课后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引导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根据全文内容、一部分内容、一句话甚至于一个标点都可以是提问的素材,先让他们口头说,接着让他们在引发你问题的旁边写下问题,最后的汇报环节学生提问的效果出乎意料:问题多、无效问题只有两个、紧扣文章中心。最大的收获是激发学生提问的浓厚兴趣,为下一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正如书中写到: “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云气积累在天上,等着下雨,所以等待。云要等,万物也要等。关键是如何等待。不能消极,也不能着急,要待机而动。从容自在地等。密云不雨,不要等得焦心,要安心舒适地等。不要看着天上密布的云心就乱了分寸,这个等待就是按捺心中的焦急,要做好准备,等待时机。修身等待时机。孟子说的“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正是此意,等待其实就是修身的过程乌云压城的时候,还能一口口吃饭喝酒,丝毫不惧,才是等待要的大气来修身就在人伦日用中,就在饮食宴乐中。因为险在前,故须等待,如此有刚健之德而能待,自然不会陷于困穷了。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培养孩子们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具备的能力,有等待花开的耐心,在等待的过程中坚守初心,不断修心、修身,这才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