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事物的五种反映类别。第一种是行为本身,我们投票、购买某种产品、在某项请愿书上签字、献血,这些都是行为。第二种是行为意向,指在做某事之前的期望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有点像新年的誓言,这些计划可能从不会实施。第三类是指引我们行为的观念,我们的信念,或者(更宽泛地说)我们的认知。它们包括关于某个事物和应该如何对待它的一些信念和知识。第四种是情感反应,情绪或直觉,反映了对某种事件或某种事物所产生的生理唤醒,包括快感、悲伤等。最后一类就是态度本身,即对某种事物的整体评价。因此,我们可以将态度广义地定义为建立在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基础上的评价倾向性,这些都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行为、情感反应,以及未来的行为意向和行为本身。
I: 一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总共有5个方面分别是行为本身、行为意向、指引我们行为的观念、情感反应和态度本身,态度是对事物的整体评价也是最重要的,他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认知等等。
我要说服我媳妇,支持我学习。由于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我们要分开住,互不影响,只能在周末偶尔小聚。
如果我说服成功的话,她的行为会是什么。
【行为】 分开居住,但每天必须保持通话,进行沟通至少半小时。
【行为意向】 可以提升学习质量,这是好事儿,说明比较上进,支持。
【认知】学习是件大事,以后可以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在教育孩子上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咱们家的大事儿。
【情绪】很失落,但目前在怀孕期间,有家人陪伴,不会太孤独。
【态度】学习很重要,可以给全家爱带来新的高度,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