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因此圣人以清虚无为之道处事,不靠言语命令实施教化,万事万物生焉兴焉,但均应之而不拒绝…
探究:圣人无恒心。有心为“怪”,则美恶、善不善生焉,六事(前文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因应循环,无心则不会执着于有无,不会执着于六事,有无本相生,生死亦循环。有的也是有道之心。
“万物作焉而不辞”,这里的“物”包括事、物。万事万物生生灭灭,圣人都应之而不会拒绝,而是以无为自然之道应之处之。
逻辑:上文说美恶、是非、六事互相转化、依存,暗示自有无形规律掌控,即所谓“万物本自兴,庸人自扰之”,从而本句自然得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以下,是继续扩充说明。
感想:何为无为胜有为?言道虚无更难知。世间万事本无法,只缘心中有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