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天没和老妈通电话了,昨晚吃饭的时候,我担心一会看小说又忘记打电话,就边吃边和老妈聊天。
听到老妈洪亮的声音就知道是过的不错的一天。天气预报今晚会大幅度降温,我担心她腿不舒服,不等我问,老妈已经迫不及待地说:
我和你说,我昨天(星期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12岁的小男孩痛风去医院检查,他家里人说从来不喝水,只喝饮料.....还有一个,现在的塑料饭盒和塑料水瓶不知道是什么塑料做的,不能装太烫的水和汤,有毒和废气会进到水和汤里...那些道理我说不清楚,我发文章发给九儿(我外甥女)和汉汉(我儿子)了,他们可能都没看到,也没回复我,你告诉他(她)们....
我不时应着“好”,任由老妈把她看到的,她理解的,她担心的事儿说完。
曾经我对老妈的絮叨是那么的不耐烦,以至大学、工作都选择远离父母。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长大、独立,伴随而来自身的中年危机,健康下滑,我才深深体会到父母絮叨中的关切之情,那是一份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无论你经历多少风雨,历经多少沧桑,多么年长老练,在父母亲面前,你永远是他们无条件保护的孩子。
曾经和我的老师聊起父辈们的事,这位圆融、睿智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少有地收敛了笑容,他说,母亲去世,就仿佛头顶遮风挡雨的瓦没了,今后的生活少了很多生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人终归是要踏上死亡这条不归之路的,父母在世,他们就是隔离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堵墙,让我们不用直面空洞的归途,让我们感觉死亡离我们还很遥远。
我经常会想,人为什么要结婚生子,不就是在繁衍和养育后代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全过程吗?没有经历过无条件付出养育新生儿的过程,你就无法体察子女成年后父母得体地退出是多么的难。他们把一个无条件信任自己,把所有都交由父母处理的小婴儿一步步养大,给他健康的身体,灵活的头脑,以及教给他在社会生存的能力,这二十多年的养育,父母亲付出了他们最美好的年华,耗费如此多的心力和钱财,等你长大,留给他们的是光滑的肌肤添上了岁月雕刻的皱纹,强健的筋骨越来越显得迟缓,甚至要你重复说明才能懂得你要说的意思。
我静静地听着妈妈的絮叨,希望她永远这么对我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