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很多座山的另一边,是很多小小的村子,灯火通明的城市照不着它。
村子的夜晚,透过窗户的光很弱,打在薄雾里,衔接得更流畅了。家家户户相隔得不近不远,它的村民大多会在晚上十点之前入睡,躺在床上还能听见屋前香椿树上的鸟叫声和山脚河流的流淌声。
月亮挂在山顶,继续晒着门口新摘的红辣椒和晾衣杆上没收的衣服。
村子一直很平静,人们早起上山割草,生火做饭。村里的小孩从村头蹦到村尾,从村尾跳到村头,到饭点时,作为母亲的女人,扯着嗓子喊自己家的孩子。村里孩子挺多,光棍也不少,细细想来,每个重复的新一年都是这样。
村子沸腾了,因为村里来了个疯女人。
疯女人穿着一身加绒的破旧红棉袄,裤子很薄,是青色的。一双不算小的眼睛镶在满是泥土的脸蛋上,眼珠子不停地转动,来回打量所有盯着她看的人。
从她踏入村口的第一户人家开始,她的存在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
人们很快就知道了村里的这个女人具体在哪,长什么样,多高多胖,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看起来还挺年轻,这个几乎是除了孩子之外所有人关注的重点。
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李阿婆去了村头刘婶家,阿婆的孩子都成了家,小儿子也在前年娶了隔壁村的姑娘。刘婶有三个儿子,两个大儿子都快三十了,没有谈得一桩婚事,这是刘婶的心病,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
阿婆说这个女人可以给刘婶家的老大做媳妇,还很年轻,应该能生养孩子,刘婶放下手上的活儿,也随阿婆去看这个女人了,兴许能成呢,那就真的了了一桩心愿,这样想着,刘婶便觉得自己像是去看自己准媳妇一样高兴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疯女人开始发慌,有人靠近她,她便抓着小石子不管不顾开始丢,有人给她抬了一碗饭菜,她看了几眼,没伸手去接。有人问她从哪里来?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孩子?她就自顾自的说话,像是没听见一样,没人听得懂。有人强行靠近她,她便发狠了,盯着人家就开始骂,小石子和泥土都一把抓,边抓边丢,用她的武器驱赶她害怕的人。
疯女人要走了,有人往路上放了晒好了的红薯干,她没有吃,捡起来就往棉袄袋子里面放。
疯女人开始向下一个村进发,关于疯女人的信息无从得到,村民们也都散了。村里一群孩子兴趣正浓,一路尾随。去邻村得要四十几分钟,孩子近得了她,她被衣衫遮住的脖子上有被烫过的疤,她和孩子们坐在满是泥土的路上,孩子们和大人问一样的问题,你要去哪里,你家在哪里,你有没有孩子,她一直笑,眉眼里都是笑。她说小孩子问这么多干嘛,赶紧回家去。
孩子们问她,你是不是没有疯?她不说话,还是笑。
赶集回家的邻村婶婶刚从村子里过,也知道了这个疯女人的消息,回家的半道还在路上遇见了。这位婶婶脾气很糟糕,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她还有一个儿子,至今没有结婚。她问疯女人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没有家?疯女人又疯了,抓起小石子就往她身上丢,邻村的婶婶和所有人一样,没有多得任何一点消息,背着背篓又往家赶了。
疯女人让孩子们早点回家,孩子们就回家了,走到对面路上回头看时,疯女人还在刚刚的地上坐着。
孩子们回家给家里的大人说,疯女人其实没有疯,大人们都会问问为什么这样说,孩子如实说完,大人们都哦了几声,也不追问,这件事就被晚饭挤掉了。
这个女人可能没有疯,这就是第二天村里人讨论的话题了。却没有人在去打探,这个女人到底去了哪里。
孩子们又去邻村的路上看了一遍,昨天坐在对面路上的疯女人也不见了。可能沿着那条大路去了邻村,可能向上去了山里,或者往下去了河边,过桥去了对面山上后面的村子。到底去了哪里,谁知道呢。
村子里的人还是会为今年谁家的玉米出花早、谁家的板栗收成多讨论一番,会替刘婶家没娶着媳妇的儿子留意邻村成年姑娘的动向,替邻居家经常感冒的孩子操心。
只有孩子们兴许还记得她的眼神,记得她的疯,记得她的不疯,那是年幼时不懂的究竟。
村里的话题每天都在变,日子久了,这个村里到底有没有来过这么一个疯女人,便也没人记得了。
村子还是安静的在这儿,依然的鸟叫虫鸣,人们还是每晚十点之前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