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通信这个江湖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之间一直在进行着“囚徒困境”的游戏,国际通信运营商也一直处于“囚徒困境”之中。
先来说说“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被关进监狱,不能互相沟通。如果不彼此揭发,则由于证据不足,每人只坐牢1年;若一个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会立即获悉,沉默者则入狱20年;若互相揭发,则二人都判刑5年。显然,同守沉默对二人而言是最优结果,但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最终的结果将是互相揭发。
其实这也叫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在“囚徒困境”中,互相揭发就是纳什均衡点。两个犯人不能互相沟通的规则设计决定了犯人的最终归宿。
在纳什获得诺贝尔奖的1994年,美国政府拍卖了无线频谱许可证。这次拍卖被认为是美国公共政策方面最成功、利润最丰厚的典范之一。其核心就是基于纳什均衡的理论,确保美国各个主要城市拥有三个相互竞争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为什么一定要三个运营商?因为三个人就是一个江湖,这个江湖就构成了典型的囚徒困境。中国有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好也满足“囚徒困境”的条件,我不知道当时行业调整改革的时候,决策者是不是运用了纳会均衡的理论,保留这三家之间相互进行竞争。
以价格战为例,对于江湖中的运营商或是设备供应商而言,面临着几种选择:若都不降价,则大家都会获得较高的收入;若一方降价,则薄利多销,而竞争者会面临损失;若争相压价,则价格会不断降低,直到接近边际成本。而竞争者之间也可能几败俱伤。
显然,保持默契对于市场玩家而言是最优的结果。然而,问题在于在这样一个牌局中,是否可能有稳定的默契?默契意味着信任,而在非协作、充分竞争的领域,没有坚实保障的信任可能会给信任者本身带来极大的商业风险。因此,竞争者之间不断打破默契并争相降价是常态。这也是这个牌局的纳什均衡。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格局吗?
一是修炼内功,增强差异化竞争力,避免提供同质化服务。如练成吸星大法和易筋经的令狐冲,自然可以独霸武林。所以三大运营商不停地进行技术研发,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提高自己的内竞争力。
二是在竞争者之间引入一定的协作性,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因此监管部门的“适度”介入是必要的。这个监管部门就是政府。所以要取消漫游费、降低流量费,就得由政府统一规范,统一行动。
通信技术标准是通信江湖中另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纳什均衡的影子更是随处可见。
一流企业做标准的规则散发着极大的诱惑力,国际通信标准更是业内企业竞争的目标。云集的专家、巨大的投入、反复的探讨,这样的努力是否可以保证通信标准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先看看通信标准制定的过程:各企业将自身的研究成果提交给国际标准组织,经过讨论后,基于多数或是一致性的原则,决定相应成果是否可以成为标准的一部分。
对于各企业而言,参与标准化研究与竞争的目标很明确:一是保证自身研究成果尽可能多地进入标准;二是保证竞争对手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少地进入标准。
这样的目标当然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中,就又会陷入典型的囚徒困境。若拒绝竞争对手的一切提案,则自己的提案也会被拒绝;若采纳竞争对手的一切提案,则不符合企业利益;若双方进行利益互换,则各有一部分成果进入标准。
所以在满足技术要求基线的前提下,利益互换往往成为现实的选择。这样的标准,一定是最易被业界采纳的。然而,从技术层面上讲,未必是最优的选择。
因此,技术上的先进并不能确保能成为业界的行业标准, 这就是技术人员的无奈,也是通信江湖中始终摆脱不了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