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六口之家,家里排行老三,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父母在25岁就完成生四个孩子的使命,在他们的青春年岁里,不是在生孩子的路上,就是在养孩子的路上。
90年代,在农村,孩子都是散养,我们家也不例外。在村里到处窜,饿了,灶里有一锅大麦粥,玩累了就回家睡觉,父母从来也不问你去哪里?作业做完没?只管你没病没灾吃饱饭即可。
母亲是一名裁缝,从小就觉得母亲比村里其他妇女的穿着打扮要时髦得多,父亲是一名木匠,瘦瘦黑黑,胡子浓密,嘴巴左右两边对称的各有一颗很大的痣,左下眼皮下也有一颗痣。小时候觉得父亲配不上母亲。
年轻时候的父亲有一个恶习,就是好赌博。逢年过节的晚上,别人家其乐融融吃团圆饭,我家奶奶在忙活煮饭,我母亲扳着一张脸,就等着我父亲回来爆发一场世纪战,若是父亲赌博输钱了,这场战争会更激烈,两个人大打出手,母亲随手拿起东西往父亲身上砸,父亲会躲开,而这时候要是父亲急了就有可能打母亲或者也拿东西砸母亲,母亲脸上就会接来一记耳光或者额头起一个包。我们四个小孩则在一旁害怕着抱着母亲的大腿嚎哭,邻居妇女们闻声赶来。奶奶拖着他儿子,苦口婆心的劝,啊坯啊,节日好好的,你不能在这样吵了,孩子们都还没吃饭,这样子让别人看笑话了。邻居妇女们拉着我母亲劝,好好的节日,不要吵了,你看孩子们都哭得那么可怜。战争结束后,家里一片狼藉,锅碗被母亲砸光了,父亲在旁边粗暴地骂骂咧咧,母亲则在一旁寻死觅活,哭诉她帮衬养四个孩子有多不容易,要不就是拖着自行车要回娘家。奶奶默默在收拾东西,我们四个小孩则在一旁惶恐的看着局势。父母吵架的场景,历历在目,就像影子一样,影响我一辈子。
父亲虽然有赌博恶习,但是其实他对我们四个小孩的学习是关心的。母亲虽说书读的少,但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读书这点上,他们观念出奇一致,好好读书!
我跟姐姐还有弟弟都是乖小孩,不旷课不逃课不打架,而我的哥哥,像是遗传了我父母所有不好的性格,打架斗殴逃课抽烟。哥哥小时,家里吵架多半因为父亲赌博。哥哥升高中以后,开始漫长的父子争吵。
父亲对哥哥是恨铁不成钢。哥哥的调皮好像是娘胎就自带的,小时候偷跑去河里游泳,身上穿的刚买的当年流行的大力水手吃菠菜logo的衣服被偷走了,哧溜的回家,被母亲一顿胖揍。哥哥读初中时,父亲花钱将哥哥送到另一个镇管理较好的学校读书,因为家里的乡村中学对于调皮的学生只会让其自生自灭。初中三年,哥哥依旧闯祸无数,比如逃地震时,从窗户跳出去,将门牙磕掉一块,幸好哥哥门牙本就一高一低,这下正好整齐了。哥哥初中时发育迟缓,个子矮小,买不了当年时髦的喇叭裤,只能穿母亲给做的保守直筒裤。也因个子矮小,初中三年倒是没闯什么大祸。母亲害怕哥哥长不高,每个周末、暑假、寒假都要给哥哥大补。幸好哥哥在读高二时候飞速长高,从150飙到173,随之而来的是哥哥经常性的打架斗殴,穿各种奇装异服。这些在我父亲保守的思想里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次,哥哥打架被打出内伤,父亲带他疗伤。父亲每次骂哥哥都是用很粗俗的词藻,事实上不管骂谁,父亲都用闽南男人固有的骂词,比如:噻你母。哥哥一听到这些词藻,就会顶撞,父子像是要吃了对方一样恶狠狠相看,有时候父亲会随手拿东西砸向哥哥,并说,我没你这种儿子,哥哥躲开之后,会顶撞,我也不想认你这个爸,然后夺门而出。
家这个港湾,让人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