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部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温暖治愈引人思考。触动我的地方很多很多,将最核心的部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真正的爱是接纳(接受)。
主角布莱德,有个从小陪伴他、至死可能都无法摆脱的同伴,名为“妥瑞症”。
这种先天性的神经性疾病让布莱德总是无法控制的扭动脖子,发出狗吠一般的怪叫。
目前的医学水平,该病无药可医。
这位同伴的存在,让布莱德从小就饱受议论和排挤。
课堂上因为时不时的怪叫,打断上课节奏,老师头疼不以。“不要故意搞小动作,吸引大家的注意! 停下。停下!”
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嘲笑他。“布莱德就是个怪物!”
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怪叫吸引了旁人的目光,爸爸气急败坏。“你要自制!自制!控制你自己!!”
每当这时,布莱德一双大眼睛闪着泪光,不知所措地道歉,然后解释:
“我控制不了自己。它就像打喷嚏一样自然。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发出怪叫。”
有谁相信这样的话?换言之,谁能理解“无法控制自己发出怪叫”是一种什么体验?
所有人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相信自己的信念和判断。就连一开始给布莱德看病的医生,诊断过程中一直引导布莱德,想让布莱德承认是爸妈离婚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尽管布莱德一再否认。
只有一个人愿意看到事实,她相信是孩子生病了,而不是孩子故意搞事情。她就是布莱德的妈妈。
布莱德有一位绝顶好妈妈,这是他最大的幸运。这位好妈妈影响了布莱德面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让他学会了永远都要正面迎战对手。
爸爸和妈妈对布莱德的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爸爸也爱孩子,离婚前带布莱德和弟弟去玩耍,离婚后也想为男主找工作尽一份心。
然而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你需要身体健康,举止不怪异,不丢我面子才行。你突然怪叫惹异样目光,你让大家觉得我有个不正常的孩子,你让我颜面扫地,让我体验到了羞耻感。这一切我都无法接受。
接受不了怎么办。恼羞成怒,大喊大叫,“你给我控制,你可以控制你自己!”
现实是,这是大脑缺陷导致的神经性紊乱,他真的控制不了啊。爸爸没有接受现实的能力,他只愿意相信是布莱德在胡闹。
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是如此不完美,接受不了布莱德带给他的羞耻感,他只能和妻儿分开,只有这样,他的虚体自恋才不会被打破。
没有理解和接纳的爱是虚无的,是无法给到孩子真正的心理支持的。
所以当爸爸对成年以后的布莱德说“我以你为傲”时,布莱德回答“我感受不到。你从来都没有理解过我的乐观。”
爸爸的爱像极了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某些方面真的爱孩子:生活环境、教育资源、精神滋养、见识等,所给予的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
有些方面却爱的好苦。父母痛苦,孩子痛苦。
忘了哪里看到过的一个故事:父母都是清北毕业的高智商人士,辅导自己的孩子写数学作业写到怀疑人生。小学数学题,父母眼里简单到不行,可讲了无数遍,就是听不懂。没有遗传到父母的优秀基因也就罢了,可是怎么可以这么差呢。学校里都是精英的后代、同事的孩子都是天资聪颖,这怎么能不给父母造成压力,父母又怎么能避免把压力不转嫁到孩子身上呢。
结果就是父母陪着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久,只期望能有所补偿。可是父母的时间被占用了了,孩子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双方都很痛苦。
普通父母没有这么高学历,在学业上没有这么高的期许,但以自身条件、提供的资源、周围别人家的孩子为参考,都会设下一个理想孩子的样子: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达到×××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这个×××真的很简单吗?达不到会怎样呢?
我身边太多因为孩子做不到×××而苦恼的家长了。
教英语的同事,孩子的英语却很差,以前管的少?记忆力不佳?做题的习惯不好?归纳了一堆原因,做了很多工作,依然不太理想,于是天天苦恼,究竟哪出了问题。
学习好一点的呢,生活习惯差。早上叫不醒,上课总迟到,被叫过好多次家长,都不好意思去学校了。想了很多办法就是不能根治。
晚上回了家总是磨磨蹭蹭,到了半夜才正式开始写作业,白天上课却没精神。说很多遍也改不了。
……
英语不好、迟到、拖延……如果用了很多方法,无法纠正。可以接受孩子就是一个有这些特征的人吗?如果孩子自己可以接受,这些问题还是问题吗?如果你强迫性的觉得这些问题不好,就是要解决,这是你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
所谓“问题”不过是和自己想象中的孩子有所差距。眼前的孩子就是和自己理想的不一样,就是做不到自己以为的最低要求。这就是现实。
多数父母关于孩子的苦恼就来源于: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和一般孩子存在差异,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些小问题,为这些事情苦恼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患了像布莱德这样的疾病呢?该回奔溃到什么程度呢?
抱怨命运不公、羞耻痛苦?迁怒于孩子、觉得他是个包袱?以泪洗面,做好一辈子要养这个孩子的准备?
布莱尔的爸爸因为无法接受,于是离开了。对比之下,就知道妈妈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啊!一个完全能活在现实里的人,接受现实的能力极强。
布莱德的妈妈属于典型的实体自恋,爱自己、爱生活,接受生活的真相。一个懂爱的人,心底是有力量的,所以她也能给出高质量的爱。
医生告诉妈妈,孩子是因为离婚引起的症状,可布莱德不是这么和她说的。妈妈不急于否认孩子的说法,而是尊重事实,用行动去验证。
她昼夜忙碌,翻阅大量医书,终于查到了这种世界罕见的疾病—妥瑞症。
妈妈把结果摆在医生面前的那一刻,终于有除妈妈以外的人承认了 布莱德是患病了而非故意胡闹。
认识到的那一刻,理解就发生了。包括布莱德,他清楚了这位甩不掉的同伴是怎么回事,他也不必再因别人的奚落而惶惶不安、怀疑自己。疾病不是他的错。
妈妈承认并接纳了布莱德是个患有妥瑞症的小孩,他的一生都将在这个不美好的同伴的影响下度过。妈妈迅速将注意力转到了布莱德怎么在这种现实下,过好自己的生活。
学校因为布莱德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头疼不已,希望布莱德离校。妈妈和学校领导协商无果后,她没有觉得这是自己的不幸,怎么摊上这么个儿子,也没有把责任推到布莱德,都怪你,给我惹来这么多麻烦。而是真诚地和布莱德道歉,自己没有说服校领导,接着给布莱德换学校,一直换到有学校可以接受布莱德。
妈妈没有因为有学校不接受布莱德就让他在家自习,哪怕碰了很多壁。因为妈妈知道人总要活在社会里,一时伤心难过懦弱逃避没关系,但总归要和社会发生链接,才能保证一个人的社会化功能不会萎缩退化。
妈妈还积极地寻找患了妥瑞症的同类,希望给布莱德一个有认同感的环境。结果去了一家互助团体,发现里面都是认命了的人。他们劝布莱德的妈妈让布莱德待在家里不要出去,免于受人奚落和排挤。妈妈没有听别人的所谓意见,而是坚定地带布莱德离开。
妈妈的言行一致,让布莱德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不轻言放弃,要正面迎战敌人,过有意义的人生。
想起马东评价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我人生的底色是悲凉。用在布莱德身上就是:我人生的底色是积极乐观。给布莱德铺下人生底色的就是妈妈。
布莱德承面对的现实世界真的很残酷。
小时候换了很多学校,都因为影响到了其他同学上课而被退学;
长大后找工作,才华横溢、履历优秀、理念先进的他被25家学校拒绝,就因为他的同伴“妥瑞症”。
每到一个地方,酒吧、球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异样的目光、侮辱的语言……
他有痛恨自己这位“不离不弃”的同伴的时候吗?他有奔溃承受不了的时候吗?自然是有的。在他面试屡屡受挫之后,痛苦流涕、捶打桌子、怀疑自己……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
但是无论遭遇什么,最后的最后,他都会看到希望,正面去迎战问题。
支撑他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选择看到积极的一面的,就是妈妈从小给够的接纳、支持和正向反馈。
布莱德相信自己有教育天赋,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一位懂孩子的优秀老师,尤其是在教育“问题”孩子方面。
在第一次与面试官见面的时候,第一时间坦诚地向对方介绍“妥瑞症”这位如影随形的老朋友。
球场里,管理员要轰他出去,旁边有人替他说情,弟弟为管理员动怒,他为有人替他说话而欣慰。
总归是摆脱不了,不接受又能怎样呢。布莱德在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成长为了一个可以接纳自己、接受现实的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
所以什么问题是不能被允许存在的呢。什么是必须要被消灭掉的呢。
接纳就是爱,是能量,是很多人没感受过、所以也给不出的东西。
现实复杂多变,不一定能给到你想要的接纳度。而接受现实、接纳自己的前提就是得到过足够的接纳和理解。
除了成人后的自我修炼,能满足这一点的就是幼时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了。布莱德的阳光积极坚韧就是妈妈言传身教的结果。
之所以强调父母从小对待孩子的方式很重要,是因为父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稳定客体。父母都无法撇开各种干扰,接受自己的孩子真正的模样,游走在充满规则的现实社会中的他人,就更难去接受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了。
就像布莱德上学期间,老师头疼、家长投诉,最后只能转校一样。
即便一个老师充满爱心,充满同情和理解,面对考核压力、课堂秩序要求,他需要抗住多少压力,才能做到充分接纳布莱德在自己的班上一直存在?
即便家长通情达理,理解他不是故意的,为了自家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有多大包容力去考虑,另一个与他无关孩子也需要一个集体的学习氛围?
当然有可以理解并且坚持做到的人吗?
有,很少。
布莱德的第二大幸运,就是遇到了这样一位校长。
一场音乐会上,布莱德怕自己打扰别人,选择不去会场。校长带他去了。
现场结果显而易见。他的怪叫影响了演奏,同学们投以嘲笑的目光。
校长将布莱德叫到台上,问:你为什么发出声音?
布莱德:我患有疾病,大脑某个区域有缺陷。
校长:你能不让自己发生声音吗?
布莱德:我无法控制自己。就像无法控制打喷嚏一样。当我紧张时。这种情况会更严重。
校长:我们能怎么做?我是说在场的每一位。
布莱德:只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听到这里,所有看热闹的学生都收起了好整以暇的表情,开始鼓掌。
那一刻,布莱德感受到了接纳和尊重。也种下了一颗躬身教育的种子。
除去少数理解他的人,生活中多数的场景,布莱德需要面对的现实就是:预料之中的冷嘲热讽和区别对待。
接受大部分人在一开始不会接受他的事实,接受别人轻而易举就得到的工作和学位,他的专业能力再强都很难得到的事实,接受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事实,接受学生家长虽然认可他、依旧会把孩子从班上转走的事实……
哪一样容易被接受?
没有在前期的得到过足够多的接纳,又怎么会有足够的支持支撑,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去迎接现实世界的火雨雷电呢?
对比布莱德,一个无法接受现实,没有得到过足够接纳、无法很好接纳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失望的太快,放弃的太快。一件事情做不好,很容易全盘否定、绝望崩溃。
低估了解决问题需要付出的代价,看不到经历痛苦带来的价值,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美梦里。
因为太想出结果来获得自我肯定以及他人肯定。对于过程中出现的挑战,难以适应和接受。心理弹性不够,崩塌随时都可能降临。
生活中多的是做了一遍两遍做不成,便觉得是自己没这个能力的人。包括我自己也是一个特别容易失望和放弃的人。说到底,就是接受现实的能力太差,期待现实按自己幻想的模样来上演。而事实就是,不可能啊。
从幻想中出来,面对现实的世界、现实的人、现实的自己,接受它本来的样子。这是多么困难的事啊。
爱,就是接受。
接受,意味着爱。
所以真正的成熟之爱很难。
再难,也总要做出尝试呀。毕竟一辈子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