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也许真的见证了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启,郭帆和大刘的《流浪地球》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震撼。
对于中国商业大片我一直不敢恭维,中文配音的好莱坞流水线模板总让人感觉违和和出戏,而相反像《我是药王》、《大人物》等贴合国人日常的小成本电影最近两年倒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来。所以一个月前当我看到《流浪地球》的宣传片时,虽然有原作作者大刘监制,我心中并没保有太大的期望,只是当作春节期间的正常娱乐项目。
不过看完之后,我想用三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震撼,感动,深思。
科幻电影最令人享受的地方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宏大叙事的世界观。《流浪地球》兼而有之,片名即是对叙事框架的重要概括。晚年的太阳体积将极大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实际上这个阶段离我们现在还很远,人类社会是否能存活到那个时候还是个问题),地球面临被吞噬的命运。于是人类聚全球之力,打造了上万台行星发动机,以地球为“诺亚方舟”逃离太阳系,开启了距离4.2光年,预计耗时2500年的星际流浪。影片主叙述的是地球在跨越木星时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危机。
在这样巨大的“变故”下,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地球停止自传并且开始远离太阳,地质灾害频发而且地表温度极具下降。当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变成了一片冰原,人类人口锐减一半,不得不移居地下城。其中一个被略过的细节是只有通过抽签的人才能移居地下获得活下去的权利,多少人被灾难吞噬,又有多少人陨没于残酷的社会选择。人类的渺小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当然,好电影和好文章一样,应该是大格局、小切入,展示众生相和多样性。这一点流浪地球让我想到了另一部类似题材的科幻电影——2014年克里斯托弗·诺兰 的《星际穿越》。刘培强(吴京)与刘启(屈楚萧)陌生的父子情,和库珀(星际穿越男主角)与墨菲(男主角女儿)渐行渐远的父女之情在残酷的人类命运之前显得渺小、无助但却能触摸到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流浪地球》的结局设置与原著不同,虽然略显套路,但恰到好处的煽情依旧可以击穿眼泪最后的防线。
人性的伟大总是能在脆弱和绝望之处开出希望之花。就像影片开头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到:“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看完之后我想了很多,为什么流浪地球并没有之前国产大片的出戏感?是那些熟悉的城市地标,还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中文台词?星际穿越描绘的是人类如何逃离地球,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国人为什么钟情于拖着“臃肿”的地球一起出发?
电影中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在车队途径上海时回忆道自己年轻的时候即使工作再累也要回家吃饭,即使妻子的手艺再差也会把饭菜都吃完,救援小组队长、始终把任务放在第一位的铮铮硬汉王磊露出了全片中少有的温柔的会心一笑。
电影的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中高潮部分的一句歌词写道:带着家园流浪蓝天。
家,这个字对于中国人总有些特殊的意义和情愫。否则乡愁诗歌也不会在浩瀚诗海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每年春节支撑全球最大规模人口移动的动力何在?
落叶归根、故土情结已经深深烙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所以我们并不会觉得带着地球流浪有何不妥。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果要进行星际移民成本也会最高;戏谑点说,中国家庭财富主要时房地产,估计只有带着走才能心安。
有意思的一点是,两部电影都有类似人类火种计划(放弃地球,将人类精子卵子库,以及动物基因、植物种子等保存起来,希望在新的星球重新开始)的设置,不过在电影的末尾,星际穿越的火种计划最终找到了宜居的行星,而流浪地球中火种计划最终却成为点燃地球生机的重要火源,这大概就是中西方科幻内核差异的重要体现。
于个人而言,我对科幻片情有独钟,因为其中宏大叙事带来的震撼,总会让我反思人生追求的意义和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与浩瀚的时空相比,那些日常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实在是不足为道。
所以,你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