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随着雨点拍打窗户的声音,越来越没有睡意了。
旁边的小孩咳嗽声不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凉了吗?摸他的手掌,也暖暖的。热了吗?摸他的后背也没有湿润。白天没什么咳的现象,一到凌晨这个点数就咳个不停。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只能听着他咳到停为止。这声声的咳嗽声,加速了清醒的状态。
坐起来,拿起手机,打开简书。回想这两天的状态,不是甚好。特别是昨天的上班,有一大堆事情要做的,我却不想动。感觉写这些记录很无聊,不知道是哪个专家的主意,总是在强调数据的朔源。
本来实验过程就复杂,做的时候就不简单,还要把每一个步骤写下来,把涉及到的仪器和试剂使用情况都要记录,甚至温湿度也是写下。实验繁琐复杂,很多时候都要抓紧时间做才不导致加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写这个记录。过后也存在忘记补上的情况。
非专业人士总是在指导专业人士,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地认为要这样做才规范。殊不知什么才是真正影响结果的,什么才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只知道拿着程序文件照本宣科,殊不知程序文件也是不专业的人在坐着想出来的。
这可苦了真正做事情的人,工作多到永远也做不完。做完实验做记录,往往记录还没写完,又开始新一轮的实验。这本来需要多深入研究的工作,往往疲于奔命在日常工作中而不得不放弃深入探究。
实验,总是会碰到新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很想去查阅相关资料,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因为日常工作连轴做都做不完,根本就没有精力再去研究。
去年去省里进修时,看到那里的老师就很有研究精神。当然他们也有这个时间。人员众多,分工精细,每个忙完自己的工作,就有大量的时间去深入研究。不像我们基层,本来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硬生生地塞到一个人身上。工作量大到可想而知!
工作量大,收入却少得可怜。如果不是有孩子要照顾,如果年轻10岁,真的会毫无犹豫地跳槽了。在物价高企的年代,工资还在3000块徘徊,真的只够三餐温饱了。想去诗和远方游一游,都是奢望。
如果专业人士掌管专业人士,那事情就会变得简直高效多了。撇去所谓指示作用的条条框框,让大家更有精力做专业上的事情,这境况就美好了!很多工作都可以有满意的结果和省时省力的。
例如上海的抗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有零星病例发生,但没有过全员核酸。这就已经省了不知多少的人力物力。上海能如此控制,在于它把话语权给到专业人士,让他们发声,并采纳使用。这才有了张文宏专家的频频露面。
传染病本来也是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解释清楚明白的事情。让他们来做决策,就是最能解决问题的。风险点在哪?结果如何?结合今天的大数据把可能性控制在有限区域里。调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了。何必动不动就全员核酸检测。
在抗疫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的防疫网已织得很严密了。可以说是密不可密了,但为何还有零星案例,那都是超出常规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但一旦发现了,还是把风险局限在有限区域里,这个防疫网还是成功的。
国庆期间,还看到有全员核酸检测的,都是不把专业人士的话语当一回事,都是行政主管部门在拍板。至于浪费多少人力物力,他们是不考虑的。只一股脑地认为宁可杀错不可错过的。这可苦了多少从事抗疫工作的人员。通宵达旦,防护服热晕,精疲力竭,都不足以形容!
专业人做专业事,真的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有理有据的。希望以后的发展能越来越完善,非专业的就甭来管专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