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作者对观点的论述有点繁琐,个别论述和前面的联系比较紧密,在这里不再赘述。所以,将这章四个小节的内容提炼为三个观点。
观点之一:儿童观制约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决定着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以西方儿童文学的发展为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17世纪以前:西方国家为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钦定出版翻译《圣经》,以对家庭进行教育,目的是以宗教的名义给儿童带来快乐。
2.18世纪40年代:1744英国约翰·纽伯利《可爱的袖珍书》,受到当时洛克儿童观的影响。这本书虽“以教育和快乐为目的”,认为儿童应该有快乐的童年,但书籍偏重理性教育,有压抑想象力,幻想和教训主义文学。
3.18世纪末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受卢梭儿童观的影响,促使儿童文学从教育、教训儿童变为娱乐儿童。
4.中国儿童文学至清末产生以来,在娱乐解放儿童与教育儿童之间苦苦斗争,周作人反对“读经”反对教训主义。
观点之二: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源远
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是全人类的启蒙老师,包含人类的智慧、思想,经过一代代口口相传,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时代性,因此具有宝贵的价值。
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源流。几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儿童文学发展,都离不开改编民间文学这一起点。
夏洛·贝尔、格林兄弟、安徒生等童话作者都是搜集、改编民间文学而著成儿童喜爱的童话集,只不过他们的改编性质和方式不同。
对民间文学的几种创改形式:或是直接搜集、创改;或是以此为灵感,创作其他体裁的儿童文学;或是对其颠覆形式的继承再创作。
其中对民间文学的现性转化,主要有思想方面和艺术形式方面,这两方面的改编都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合儿童阅读,如思想上更注重童真童趣,语言上由口述变为文学,加上更多细节,采用儿童喜爱的拟声词或拟态语言等。
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区别:中国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没有得到很好的搜集、整理,记载不完整。而西方神话保存留下来得比较完整,注重叙事性。
观点之三: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
儿童教育催生大量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超越一般的儿童教育。较早发现儿童的国家,学校教育的发展也比较迅猛。如英、法、德等。现代学校也帮助儿童文学认识了童年、培养了大批读者、传播了儿童文学。但负面影响是儿童文化与现代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学校仍有对儿童作品的抵牾思想和现象.
2018.2.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