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注释:阳:指阳脉。脉有胃气称为阳脉。
白话解: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四经就是肝、心、肺、肾四脏的脉象,它们分别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应;十二从,是指与十二月相应的十二经脉。脉有阴阳之分,知道了什么是阳脉,就可以了解什么是阴脉,反之,知道了什么是阴脉,也就了解了什么是阳脉。
阳脉有五种,分别代表五脏的正常脉象,也就是肝脉微弦,心脉微钩,脾脉微软,肺脉微浮,肾脉微沉。但是,五脏与季节相应,脉象又会按季节发生变化,也就是五脏的脉象,在春季都带有弦象、夏季都带有钩象、长夏季都带有软象、秋季都带有浮象、冬季都带有沉象。这样,五脏脉象各有特点。而五季之中,五脏脉象又都有变化,于是便有二十五种脉象,这都是属于正常范围,所以又可以说有五五二十五种阳脉。
所谓阴脉,是指“真脏脉”,这种脉象中,丝毫没有柔和的现象,也就是没有“胃气”。它的出现,反映内脏中的真气已经暴露出来,并且即将衰竭,所以必然会引起死亡。所谓阳脉,就是指在脉中反映出有胃气,也就是具有从容和缓、柔软的脉象。医生在临床诊病中,能够辨别出脉象中的胃气,在发现某一部位的脉象中胃气不足时,便可以根据这一部位与内脏的特定联系,判断出疾病所在的脏腑;能够辨别出真脏脉,就可以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推断出死亡的时间。颈部的人迎脉可以诊察三阳经的变化,手腕部的寸口脉可以诊察三阴经的变化,诊脉的部位虽然不同,但作为全面了解人体的疾患,两种诊脉部位却是相互补充的,它们在诊断中的作用也是统一的。
辨别阳脉,可以根据自然界天时气候的规律推断出疾病轻重变化的时间;辨别阴脉,可以测知疾病生死的日期。只要谨慎熟练地辨别阴脉和阳脉,临证时便可以做到胸有成竹,而不至于犹豫不决地去和别人商量了。
所谓脉象的阴阳,还有另外的含义,脉搏偏于沉伏的为阴,脉搏偏于隆盛的为阳,也就是去为阴,来为阳;脉象偏于沉静的为阴,偏于躁动的为阳;脉象频率慢的为阴,脉象频率快的为阳,也就是迟为阴,数为阳。凡是见到没有胃气的真脏脉象,如见到肝脉来时胃气断绝,十八日后便会死亡;见到心脉来时胃气断绝,再过九天就会死亡;见到肺脉来时胃气断绝,十二天后就会死亡;见到肾脉来时胃气断绝,七天后便会死亡;见到脾脉来时胃气断绝,四天后便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