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学习力”培训。
赵周老师,开篇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少年许愿的小故事,来说明什么是元学习和元能力。关于学习的学习,是元学习;关于能力的能力是元能力,学习能力是关于能力的能力。学习元能力的学习周期会很长,但是回报会称倍数增加。
两天的学习,一共八节课,第一天学习五节课。关于读书、关于学习、学习能力与移动阅读。
第二天,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怎么写作。
第一节:职场人的学习常见问题。
️学习的重心应该是知识还是自己?
一个职场人提升自己考证书的例子,说明考试的时候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考试完了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再去学习,就应该以自己为中心了。把学习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院式学习;第二类,是成人学习。
️当下知识付费出现的问题。
有多少人在手机上订阅课程?
有多少人订了课程没有听完?
有多少人订了课程只听了三节课?
知识付费兴起于2016年,但是短短的发展就出现了一个很大问题——付费之后只有2%的人能完整学习。这个问题是因为课程不好吗?不完全是,归根到底是学习者的能力不足。
️看书的误区
️想学习,没时间,没精力。
取决于,我们看书的时候,追求的是效率还是效能。效率是平均一周看一本书,要读50本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量,是效率。效能,是我们学会了什么。从学习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之所以,觉得我们想学习没时间,没精力,更多原因是以效率的角度看待学习。
️读不懂,记不住。
读不懂和记不住,是学院式学习的致命问题。
对于成人式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并非读懂或者记住,而是怎么用。
️每本书都看不下去。
小故事——老板推荐员工读书,效果不好。老板不理解为什么员工不爱读书呢?阅读的乐趣,是从小不断培养的。
看书看不下去,通常一位着两件事。第一,不清楚为什么读书。第二,不明白读书能解决什么。
️两类学习——知识为导向的学习,自我为导向的学习。
两个小视频,更好的说明,什么是学院式学习(知识为导向的学习),什么是成人式学习(自我导向的学习)。
第二节:学习能力是促进所有能力的元能力
️在一切跟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反求诸己
不抱怨学不会,看不懂。在自己身上找方法,加要求,这样一个学习态度,就是反求诸己。
️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但不意味着都需要学习。
例子:我们去看医生,不见得一定去找最贵,最好,最权威的医生。我们找到能够解决当下这个病情的医生就很好。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元能力
例子:学生时代的同学在一起,衡量标准非常单一,就是考试的分数。但是,毕业之后不同人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把人的成长拉开了距离。
例子:中国当下,以知识改变命运的窗口期,将越关越小。因时代原因确实有一段时间,很多中国人都因知识改变了命运。但,未来知识这个因素对于改变命运只占很小的成分。
️学习力
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归结为三个维度:
1、内化与应用知识,通常指读书,听课。
2、分析与整理信息,通常指看手机,听建议,说想法。对于这些内容,就需要自己分析和整理。
3、追问与反思经验,通常指把经验转化为经验值,在一个问题上举一反三,扩展更多经验。
提问:
1、如何选书的问题。
两个方法:1、请人推荐。2、对于致用类图书:海选,
2、记不住怎么办?
记不住,取决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果要通过考试,记不住是关键问题。去寻找怎么能帮助记忆的方法。
如果是生活中,工作中。记不住,显得不太重要。怎么能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
3、一手知识与二手知识。
推荐:文史哲的文章,尽量读一手知识。
但,在科学的研究报告,一手知识我们也读不懂。
对于致用类的内容,我们实际要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关键在于解决我们的问题。
上半场:休息。
第三节:学习能力与读书
️本节内容是学习能力与读书,它对应的是内化与应用知识的这个维度。
内化与应用知识这个维度,是关于读书。读书不是记笔记,画线。而是在学的当下,就能够和自己关联起来。学和用是相关联的。
学于用,用和学,怎么实现呢?RIA便签学习法。
分享案例:赵老师曾在阿里企业内的培训。——培训之后,大家的感慨万千。慢慢转化出来便签法的雏形。
️怎么用呢?今后再读书的时候,读到心动的,有用的不要再画线了。把它摘出来写在便签上。
I便签,首先理解作者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跟自己的表法方式、思维方式又有了一次碰撞和融合。从作者的知识到自己的知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把回忆到的经验写下来。
A2规划自己的应用,我具体要做什么,我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A1指向我的过去,A2指向我的未来。
实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段原文。让大家写出RIA便签法的I、A1、A2。
现场实践,非常容易帮助我们理解RIA便签法的应用。大家实践结束,赵老师分别讲解I、A1、A2的应用。
I:便签,原文重述,目标就是让自己理解文章。
A1:在学的时候用。
A2:行动,用起来。
一本书,告一段落之后。把所有的A2整理出来,贴在自己家的冰箱上。
赵老师现场总结,继续练习。
实践:《高难度谈话》。
通过这个实践,引出使用便签法的问题。
上午结束。
下午:
️便签法常出现的问题:
附会旧知:举例说明什么是附会旧知?——去必胜客吃披萨,把披萨当成大饼盖肉。这样就是附会旧知。
附会旧知,完全不好吗?不是,止于附会旧知不好,可以用附会旧知拿来比喻。
A1,在回想和思考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就是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成为内化。
(万科,解栋的现场回答案例。解栋,先确定自己要表达的观点,然后,搜索对应的真实案例。)
案例带来的启发,比观点带来的理性思考,更加贴切。
归纳能力+演绎能力+表达能力
什么叫归纳?从多个特殊当中,找出一般。这个叫概括,归纳。
什么叫演绎?从一般当中具体落到某一个特殊情况,这个叫演绎。
A1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泛泛而谈,提升自己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A2,属于重灾区,决心泛滥,感慨万千。
(案例:学生时代,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老师总会让我们写读后感,感慨万千,这是教育给我们的惯性思维。行动的矮子。)
A2,没有目标,相当于给自己判了一个无期徒刑。行动,用来拉近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小小的作业:今天晚上,写下三张便签给课堂上的便签升级。
️现场进行新的学习:《谈话的力量》写三张便签。
在一起运用,大家相互练习:引导式封闭问题和畅谈式的开放问题。
工具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提醒自我导向、激活经验、强调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深化学习的能力:避免附会旧知、泛泛而谈、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
️便签法读书,是不是太功利了?
在应用的时候,该功利就要功利一点。
️
一年级的能力:RIA便签的运用;
二年级的能力:能够解决便签中出现的问题;
三年级的能力:诠释、准确、清晰、致用。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在学习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不要对自己的要求太高。
产生兴趣是关键。
第一步,让自己熟悉,
第二步,慢慢适应,
第三步,产生兴趣,
第四步,提高技能。
提问:1、怎么把刚才训练的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实际运用?答:在于自己反求诸己运用RIA便签法。
2、RIA便签法适用于小学生的学习吗?答:在于实践的应用。
第四课:《移动阅读》
️调查:过去一个月,读书的时间多还是看手机的时间多?
(案例,火车上小姑娘打出书,然后看手机的故事)
你要是,把看手机的时间用来读书就好了。——取决于,自己做得到。
具备特定学习能力的人,无论是看书或看手机,都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看书和看手机一样。
️趋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逆之者亡,顺之者没出息。
大家都看手机,我也看手机,这能有什么出息?
对于趋势不迎合,也不要拒绝。而是要超越。(案例:赵周老师大学同学,玩游戏的转变)
(网易的游戏研究人员,花那么多精力去设计游戏,而家长就对孩子说不准玩。这是不对等的战争)
——超越的思维(赵周孩子的植物大战僵尸的案例)超越事件本身。
(建议:有孩子的时候,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开始学习一个新的领域,特别是较难的事情)
(分享:让孩子学编程的想法)
信息与知识
为什么我们会简单理解手机上的知识不如书本上的好?
手机上更多是信息,书本中会有联系上下文的知识。
信息,有权威给到的,具备特定上下文的信息为知识。(案例:一天喝8杯水,就是信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村镇集市中的狗屁膏药。
圣经中说:愚蒙人是话都信,——愚蒙人有两种,一种是什么都信,一种是什么都不信。
通达人步步谨慎。——什么是通达人?我得到一个信息之后,会问自己为什么。追求原因。主动思考。
移动阅读成为主流接受信息的年代,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什么?
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变着法的从不同角度追问)
练习:
️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一天喝八杯水,有助于健康)为什么一天要喝八杯水?对健康为什么有益?什么人都是要一天喝八杯水吗?
前(前车可鉴):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前和因,是梳理文章的逻辑。后果,是把自己放进文章中观察,思考。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的具体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干货式学习,有害无益
对大多数知识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干货,干货是结论。有用的东西是上下文的案例,分析。
朋友圈的训练计划:
把朋友圈当成自己的成长工具。把阅读的文章加上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作业:未来一个月,每天转发一条。附带上自己的观点!
第二天:赵老师先带领大家对昨天的内容进行回顾。
乔放的教育经历,引出海边捡海星的故事。——还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能多少做多少。
知识和信息的区别。
成人学习和学院式学习的区别。30分钟回顾前一天的内容。
开始第二天的内容: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知行合一。
学过一个东西之后,不要太着急归纳。还是要先沉到细节里面,中国人擅长归纳,西方人擅长演绎。
️学习能力的众包
由一位拆书家阅读一本书,挑出若干拆页来。用他的引导的技巧来帮助一群对这个主题有兴趣但有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在拆书现场去内化和应用、去分析和整理、去A1和A2。这个就是拆书家带的RIA现场学习。这样可以理解成,把阅读进行外包,外包给拆书家。
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是给到一个提问的引导。
私董会,是拉一群人,帮你进行提问。千万不要给建议,只管提问。这个就是追问与反思经验,最难的一个追问部分的众包。一群人去做一件事,帮你提问。一般需要一个主持人。
️知识中学,信息中学,经验和反思的众包。
️学习能力的自测
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自己身上。
系统思维
批判思维
成长思维
鸡汤文只有激励与鸡血文给目标,给方法,给步骤,但具体能不能应用到自己身上?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普通人,为什么要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
案例:一对夫妻的微信文章对话。
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要么听风是风听雨是雨。要么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案例:各种各样的图书标题。
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看得多书也好,文章也好。自己以为沙子多了,能集合成塔。
但是,沙子没有粘合剂是垒不成塔的。
️关于知识体系的追问。
第一:系统化的信息一定比碎片化的更有价值吗?
第二: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比没有更好吗?
第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书上的知识体系是一回事吗?
第四:看书一定比看手机更有利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吗?
把一组知识放在一边,不叫体系。
构建体系的关键是把沙子变成砖,把砖垒成房子。
️便签发搭建知识体系
* 知识点就是一个碎片一粒沙子。
* 给碎片化的知识点加上前因后果。
* 界定知识点的适用边界。
* 对每个知识点结合自己规划A1\A2。
* 每个知识点都立体起来。
* 不同的知识点相互链接
搭建知识体系的两步:1、首先是变沙为砖;2、垒砖成塔。
这样的体系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慢慢的累积,慢慢的搭建。
练习:便签法构建知识体系的练习。
1. 关于学习,你能想到哪些工具/方法论?
2. 每个都写在便签上
3. 同组的便签凑在一起,商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调试出便签墙。
每组写了12张便签。
每个小组只挑出一张便签,进行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练习。
自己在复盘中,反馈出来的一个问题是:表达,输出能力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需要有意识锻炼了。
大家开始进行搭建知识体系的现场练习。
️有了知识体系的呈现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结果?
知识体系,首先是内在的修炼,随之带来外显的效用。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三个方面会提升,而且会不断提升:
1. 思维带来表达升级。尤其是成长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从而也提升了逻辑思考能力和理性表达能力。演讲能够丝丝入扣,滴水不漏;著文可以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2. 从零到一成为专家。知道从哪里开始,在那里链接,怎么样排序,怎么样练习,如何把知识应用于工作的实际,又如何将经验剥出真正的问题。听新鲜信息可以触类旁通,对他人建议能够举一反三。
3. 智慧影响待人接物。自己搭建出来的知识体系,是有弹性的和可进化的,会在不断接纳和加工新信息中调试和完善,更因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而生长和纯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同时更虚心;能对他人更多超越,同时更包容。
作业:打算在什么课题上开始构建自己的体系?
第七课:便签法用于写作。
️逆向工程
案例:奇瑞汽车的造车方法。——把汽车拆开,每个零件标注好作用,再进行模仿,组装。
写作的逆向工程。
分析《如何化解微信尬聊——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
从1——15个步骤。
练习:自己练习逆向工程。《为什么你一冲动,就买了个3万块钱的包?》
1、开场;2、段子;3、出现的原因;4、单向与双向的概念;5、段子;6、关于文章主题的定义;7、阅读原文;8、练习扩展;9、适用边界;10、例子;11、呼应;12、A2;13、正确做法的示范;14、总结;15、结束语;16、作业。
️写好一篇文章,自己还缺什么?
* 积累和练习
* 怎么积累?
* 怎么练习?
️拆书便签四步成文
* 立意:先有一个核心信息
* 扩充:
* 推演:
* 包装:
作业:一周之内。把这两天的学习内容,输出一篇800字的文章。
下午场
第八课:拆书法与教会别人。
无超越不导师。
(导师凭什么能站在讲台上,案例)
超越见识:
* 很少人知道的,把书的内容拿出来就是超越见识。
* 从前不知道,但说起来让人觉着很容易的。——GTD;——便签法
*
超越思路
* 洞察动机和目的,主动说出一般做法,然后超越之(案例:校纪检委。对方能想到的不要从嘴里说出来。提问)
* 更好的做法
* 更好的目的(为了挣钱而工作,反而挣不到钱……)
超越标准
* 定标准——归纳法
* 先不说特定某一件事。而是说这一类事的判断标准。
——边准分层
——标准重建
——
升华拔高
意义:
价值:
影响:
丰富层面
* 在现象和本质,表现和动机。不断折返。
* 从理念到工具,故事到启发,穿越自如(作业:看讲稿,照着层面来理顺)
* 朝上的逻辑线也会带来层面的丰富
* 让「学霸」愉悦,让「学渣」开心
提问,拽着学霸向前。讲故事,案例,引学渣有趣。
最后,让我们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小伙伴,进行对课程小标题的现场演讲。
两天的学习,最大的获得感是:对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应用。还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