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邻居家的大妈说,家里有只羊,本来想年前卖了。可是一想到要过年,买主十有八九会在买后就把羊宰了过年,便放弃了卖羊的念头。“过了年再卖吧,这样它能躲过一劫。”可没料到的是,那只羊就在前几天无缘无故地死了,终究没逃过死亡的命运。
对于动物,我总是不自觉地怀着一种可怜的心态。仔细观察,它们都有可爱之处。可是它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或为人类的宠物,受到百般呵护;或为人类的食物,只能“任人宰割”。
可我也不会认定,宰割便意味着无情。
孔子的学生子贡,因鲁国君虚应告朔之礼要把祭庙的活羊去而不用,孔子便对他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我觉得孔子内心也是为那只羊感到可惜的,但是还有根本的礼节要维护,所以只能爱礼存羊了。
我们对待很多事物的看法或做法,可能会因立场不同而大相径庭。可是,只要每个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动机是真诚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记得《论语》中还有一处谈到了羊。“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如果说“爱礼存羊”是因为孔子的理智多于情感的话,那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却是他的情感压过理智了。父为子隐是慈,子为父隐是孝,世间还有什么比孝慈更直率坦白更需要维护的呢?
或许,孔子的“直在其中矣”,在很多时候能让人内心豁然开朗。“过了年再卖吧,这样它能躲过一劫。”大妈的那句话,也是直率坦白的吧。
2
在鸿门宴里樊哙劝刘邦逃走时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其实,并非只有大礼的情形下才不必讲究小的礼节。有一种情意本不需要寒暄,不需要遮掩,甚至客套也是多余。只是,我这般想着,也愿对方这般想着,就不至于在乎他人的一句“失礼”,就不至于在心中留下丁点的亏欠。
3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偏执的念头和偏颇的行为。对于这些合情却不合理的念头和行为,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个个地消减排除。有时候,我们又会自以为是,意识不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当然就更没有改进的想法和方向。当因为偶然的机缘,发现改变后给他人给自己带来了愉悦快乐,我们能有勇气继续改变吗?能有毅力继续面对那些片面与固执一个个消除吗?其实,本不需要什么勇气和毅力,只是不做罢了,只是一个“勿”字罢了,只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