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既是《刑法罗盘》最后一篇读后感,也是对今天看到的一篇新闻(《为保女儿不被性侵锤杀丈夫,女子一审被判缓刑:属防卫不适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721287)的一些感想。
何为正当防卫?
在《刑法学讲义·犯罪》中详细介绍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私力救济,即在当时情形下,得不到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力介入,自己不得不采取的防卫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防卫不是单指自己救济自己,也可以自己救济别人。比如你在路边看到有人抢劫,你上前制止导致抢劫犯受伤,这也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紧迫性
正当防卫应当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过程中。
白天,邻居之间因为琐事吵架,其中一人口出狂言,说迟早要杀了对方,对方感觉自己随时有生命危险,当晚趁着夜色先手杀了邻居。这不是正当防卫,因为不法侵害还没开始。
张三无缘无故将你打了一顿,报警后警察控制住张三,你想想刚才受到的痛苦,越想越来气,随手操起一把刀,出其不意给了张三一刀。这不是正当防卫,因为不法侵害已经停止。
不过,「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并不单指当下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
一个妻子长期遭受丈夫家暴,而且家暴程度一天比一天严重,妻子趁着丈夫熟睡,将其杀害,这是不是正当防卫?我觉得是,因为妻子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在可预期的未来,家暴还会一直发生。
正当防卫的适度性
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不应该超过一定的限度,不然就会成为防卫过当。
但是,既然防卫过程处在紧急状况下,“紧急状态无法律”,作为普通人,肯定不会依照法律的规定去防卫。
防卫人心里肯定不会这么想:“再等等,他举刀的样子从法律上来说不一定是砍向我,等刀距我0.1cm的时候我再还击。”当然,也不会这么想:“他刚才打我几拳来着?我得记着点,不然我多打他两拳就防卫过当了。”
霍姆斯大法官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不管判断防卫过程中的紧迫性,还是适度性,我们应当带入一般人思维,而不是事后理性人的思维。
锤杀丈夫案
在重组家庭中,丈夫不止家暴家人,还多次强奸继女未遂。
案发当天,在妻子极力保护下,才阻止丈夫强奸继女,但丈夫放言:“(次日)早晨要在门前公路上强奸xxx给路人看。”第二天早上,妻子感觉“防得住今天,防不住明天”,趁丈夫还在熟睡,将其杀害。
本案的焦点在于妻子杀害丈夫时,是否还处于正当防卫的紧急状态下。如果你认可“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就应当认可当时的情况是处在紧急状态下。
确实,站在事后的角度,理性的选择是报警,但作为长期遭受家暴,以及女儿多次面临性侵的情况下,报警之后,然后呢?恐怕会遭受犯罪人(丈夫)更严重的报复吧。
最后
本案一审裁决是:被告正当防卫不成立,但考虑到被害人自身拥有重大过错,且被告有自首、获得被害者家属谅解等情节,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这个结果也许是现行法律的温度吧。判处有罪,但没有遭受很大的实际惩罚。
每周都要读书啊
2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