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习惯养成的长期探索结束之后,我开始了对于大量输入大量输出的探索,本着要事第一的原则,我在简书当中所写的日志都是针对最要事去做长期的记录和思考。
大量输入大量输出在我看来是一个人提升自己头脑各项能力最踏踏实实的路子。头脑接受新的信息,处理新的信息,并且能在头脑当中碰撞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输入输出的关键。
问题日志
1.怎么叫输入?
现在的输入一定不能限制于读书,电影,电视剧,各类的综艺类节目,访谈,纪录片都是可以去看的。
一个人很容易在输入这个环节当中陷入简单无聊的自我重复,只是接受自己已经接受的东西是很难进步的。
2.读书太多,反而导致消化不良该怎么办?
一个人如果读书太多但是不往出写一些东西,不学以致用,不能把东西讲述出去,你的头脑就会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所以读书绝对不是贪多的,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反而应该读的慢一些,把能够批注的东西全部批注上去。
在读书上面,要有走出舒适区的意识,不要读太让自己舒服的书,文学书是一定要读的。
要读的广,还要有几本书每天固定的去读,最好能够把四书五经大部分背诵下来,或者全面的批注一遍。
3.自己读书太过杂乱,怎么进行系统的管理?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设置限制,但是每天需要固定的有走出舒适区的阅读,我每天会在朋友圈的跑步打卡当中分享一本我平常不太会读的书,在分享之前我会把它读完。
永远不要去计较读书的数量,批注的多大多数时候比读的多重要,把自己每天的阅读做一个读书日志可以方便去管理每天的阅读。
4.怎么输出?
最重要的是批注,在读书时随时的批注,批注不需要和书有太大关系,及时的去记下来脑子里随时产生的想法,它们都是有价值的。
对于书应该做一个区分,一部分书是需要一句话一句话的去批注的,比如戚继光当年曾经逐字逐句批注了孙子兵法。
有一部分书是从一个问题的角度去阅读,可以把一本书读成多本。
在批注之后,从批注当中选择还算有价值的东西发在网络上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地方,这可以让思考更加鲜活的流动。
5.读书太急躁,慢不下来怎么办?
每天读一两本书就可以,把数量定好,多做批注。
把几本书长期去读,每天去读。
6.今天不是过去,这个时代有了更多的方式,只局限于读书这一种方式的人是肤浅的,音乐要听,电影要看,电视剧也应该看一看,人是在和自己距离感最近的东西里最能找到共鸣的。
我每周需要去看一些纪录片,电影,原则上不快进,每一帧都仔细看过去。
下一个阶段的要求
下一个阶段首先把几本书能够真正背诵下来,其次让阅读的广泛度提高,开始对于阅读的管理。
变成问题也就是,怎么能读的慢一些?办法是每天减少数量,重复阅读。
怎么提高阅读的广泛度?办法是每天在朋友圈打卡里规定走出舒适区的阅读。
怎么背诵,天天看,逐字逐句批注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