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在产品思维里面说了一句话:自古长考出臭棋。
她说这句话是为了说“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想着一切都完美了再推出,那是不可能的。”
后来,我查阅了这句话,长考出臭棋是围棋的俗语。是说下棋的时候,有时候长久思考,可能下出的棋并不见得高明。
也是说,人在选择的时候,总想着来个神来之笔,其结果往往会是一招臭棋。
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他曾跟我沟通过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先打枪,再瞄准。
打一枪出去定定位,听听各方反馈,然后调整,更明确自己的方向。
他一定没有系统学过产品思维课,但他说的和做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另一位朋友,做事过于追求一步到位,我把它称为总想憋大招,造成了事事拖延,眼睁睁看着到最后错失良机。
而我认为,他这些都是为懒惰找的借口。
你想想,哪里有一步到位的事儿啊,啥都到位了,哪里还轮得到你~
比如说买房子吧,这个事情关乎到每个人,所以大家都很关注。
我赞成的一个观点是,先上车再说。
因为房子这件事是附着在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上的。也就是说,你勤奋工作兢兢业业每天加班,这些都是你个体的这个点的收获,而经济体上的附着物,在点 线 面 体 这个系统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说,房子,不是买你想买的,而是,买你买的起的。
否则,永远上不去车。
不存在一步到位的完美。
如果有一步到位,就不会有改善房这一说。
再比如说产品吧,有很多人总想做一款爆款,想做一款一面世就惊艳四座 一鸣惊人的东西。
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曾经想做一款茶品,在产品这个方面,我从研发到包装到代工,全部逐一落实。
从市场方面,我从调研到营销策划再到流程演练,全部加一起,我准备了快一年。
后来因资金问题暂搁置了,今年一月份,我和做营销策划公司的杨总聊天,说到我曾经的想法,和为此折腾的时间,杨总说,如果一切都像你想的一样,为什么产品会有1.0,然后2.0,接着3.0,你以为这些数字是干什么玩的?
那一刻,顿时明白 那些我所谓的困难,在专业人士那里,根本就是个路的错误。特别是最近学习了产品思维课,想想朋友给我说的话,更是茅塞顿开。
是啊,即便是厉害的腾讯微信,不也是从熟人之间发信息开始,接着有了语音,然后有了朋友圈,有了公众号,再有了发红包,现在有了小程序。
那再比如说写作这件事吧,我曾经跟朋友们一起,我们盟约写作。
后来大家没有坚持,总觉得,我们写的又不好,我们的道理也不够深刻,我们的阅读量也不高,我们洞察不够独特,于是,太多的拦路虎出现了
怎么办呢
套用产品思维课的方法,就是即便是写的不完美,也要公开发文,就像发声一样,得发出来,逐渐会有自己的用户群建立,接着会有评论,虽然没有打破在朋友熟人之间传播的第一层壁垒,但总归,是开始了。
我刚才举了几个例子,大到买房,再到创业做产品,然后到自我实现,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核心,叫做迭代。
动物在奔跑和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个人做一件事,也是在左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并不断强化。
如果,你铆足了劲,跳起来够着了一个点,那样驾驭起来其实很累,并且很难持久。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
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设计的产品推出时 是否简单。 简单到让人不设防,不思考。
产品打磨到70分赶快出来见人,让它在跟社会的交互中,快速迭代。
学完就输出,得到反馈后内化,然后,继续输出。不怕想的不深,就怕憋大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管说到的产品还是企业还是城市,都是迭代的产物。梁宁举例说:关于迭代,微信用了7年,微信所在的深圳不过也才37岁。今天你在一个什么点位上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未来几年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
因为,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的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