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讲授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三年级学习过,知道解决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问题出发。于是这节课我就采用谈话引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什么是策略,结果平常七嘴八舌的同学,变得鸦雀无声。可能间隔太长,都忘记了什么是策略,我又稍作提醒,孩子们才想起来。最后我总结到,简单的问题是不需要策略,对于较难的问题,比较复杂的问题才用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是学会列表法分析数量关系。本节课的习题都相对贴近实际生活,本以为学习会很好理解,结果在新授课结束后,练习习题时才发现部分学生根本读不懂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想起上周教研时,老师们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题目,反复读,理解题目之后再解决问题。困惑之后,才发现。有时候我们觉得很清楚很简单的一句话,在学生那里不一定明白。所以,要顾及大部分学生,将理解题意进行到底。只有理解了意思,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于是接下来在讲授练习题时,先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再询问学生问题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当学生还不明白题意时,就让其他学生举相关例子。在举例子时学生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探讨起来,果然,把题目细化之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由此,我才想到,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采取对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