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几个不同地域喝过酒,也了解一些没去过的地域喝酒的规矩,总的看山东喝酒的规矩还是比较讲究,给人介绍起来有说头,别人听起来感到有板有眼,是礼数所达。
规矩定的很刻板。一桌酒有主陪、副陪、三陪、四陪,有主宾、副宾、三宾、四宾,如果桌上的人再多还可以把陪和宾按照数字顺延下去。位置订好了,就把喝酒时谁控场,怎么提酒定下了。发言还有规矩,第一杯酒主副陪先后带着大家一起喝完,通常是分为六口或七口喝完。然后三陪四陪继续带领带着大家喝。这个时候分几口看桌上的氛围和三陪四陪的酒量了。有按部就班六口干一杯的,有表示热情或者决心一口干一杯的,各不相同也各有情趣。
喝过这么多年酒,见过很多场,凡在山东无一例外,都是这么组织和实施的。但见得多见识也多,今天就讲几件酒桌趣事,也叫酒桌文化和见识。
第一个趣事是推选“主陪”。主陪一般是请客人担任,但有个例外,就是请的人威望比较高,这时请客的人就会主动让他做上“主陪”的位置,因为山东酒桌有句话是“主陪靠威望”,请客的人觉得有比自己更适合主持整个场面就主动推居到“副陪”位置上,有点主动让贤的意思。被推举到主陪位置上的德高望者知道其意就会推辞再三,像古代皇帝黄袍加身也不能坦然接受一样,必须做出谦虚的样子。就在一让一推的过程中“德高望”者就顺势坐上“主陪”的位置,如此以来酒桌上谁先说话,什么喝酒风格基本就确定了。
第二个趣事是争副陪。这个事基本发生在请客人与准备安排在坐“宾”位特别是“主宾”位的人关系很好时才能发生。被安排在“宾”位的朋友感觉被请客的人这样安排显得生疏和不习惯,他想,我跟请客的甲哥们这么熟,明明是一伙的怎么能坐在“宾”的位置?于是他会主动抢副陪,既显得和甲哥们熟,又不会不自在。
第三个趣事是酒桌上的祝酒辞。祝酒辞能体现说辞人的水平,所以主陪、副陪、三四陪在提酒之前都会积极匆忙的打腹稿,都想把自己的祝酒辞说得精彩、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大家讲得寓意不外乎美满幸福、发财生官,而这些词基本是酒桌上常讲常听的,所以说出新意、别出心裁不容易,如果认真的话真得绞尽脑汁地想。有的人以数字开头的成语作祝酒辞,比较简单但是听起来干脆利落容易让人留下印象;有的人讲几层意思,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有的人用故事打底引出道理,让大家听了很有感触,等等。总之这都是学习和长见识的地方。
就这么多吧。酒文化有它形成的根据。这里不往深里或者深沉里探讨,只说面上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