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非常热,尤其是我在跑步时每次衣服都湿透了,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跑着跑着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词“密室杀人”,顿时一股凉意袭来,而且是越来越冷。
对于密室杀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涉及密室杀人作案手法的一部作品,还有其它的一些作品也有密室杀人,比如《名侦探的守则》《白马山庄杀人事件》。我对密室杀人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密室杀人,是“不可能犯罪”的一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在表象和逻辑上都不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指凶手通过一系列手段,使被害人被杀的证据全部指向被害人所处封闭的空间内。没有第二者,而又非被害人自杀的杀人方法。
当被害人死在密闭空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杀,另一种是凶手伪造的,小说里大多数情况是第二种。
有些密室不是真正的密室,只是利用人的心理、再加上凶手的胆大和手脚利落,从而造成了密室效果。
1、偷梁换柱。先找个草包(作为证人)和自已一起来到现场,把门砸开后,首先冲过去大叫某某某死了,然后支开那个草包(多半是叫他去报警),躺在那里的人自然是他的同伙,两个人赶紧把真正的尸体搬出来,于是大功告成!
2、当场扔钥匙。这种做法最简单也最大胆。即在众人闯进密室乱作一团时,把钥匙扔在现场。在《侦探俱乐部》中有这种情况。
3、潜伏于密室。也属于大胆做法,即作案后一直躲在密室里,直到许多人进入现场后,也是趁着一股乱劲,悄悄出来。不过有一点,凶手一定要是一个出现在这个地方而不会受人怀疑的,换言之,是内部人士。
4、门前演戏。明明不是密室,没有上锁,却拿着钥匙假装开锁的样子,或许多扭两下、再冒出点急汗什么的,效果更佳。不过这种情况比较特殊,限制也大,被使用的次数还比较少
下面来说一说《放学后》,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琉璃般生生粉碎。
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在这所清华女中,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
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
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触电身亡;
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
星期四放学后,一位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
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
关于诡计。诡计的核心在于更衣室这个密室。使用双重解答的确让人有畅快淋漓的感觉,凶手故意露出线索人探案者朝向错误的方向,当探案者发现后不得不重头再来,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我也有些为探案者感到惋惜。而每一种解答都写出了自己的新意,发生在校园这个环境中,又让人觉得很可信,书上还有插图让读者明白整个密室的流程,可见这个密室完全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密室,可惜的是密室解答的线索要读到最后才能明白,看得非常过瘾。
关于作案动机我就不再多说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这本书,一点感悟就是:原来不经意间的话语、动作、眼神、事情种种会在不知情时就伤害到别人,自己的为人处世在自己看来似乎没什么,也许在他人的眼中和心中就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