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能渡,唯有自渡

记不起从什么时候起,“焦虑”这个词悄然潜入了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有人为穿衣吃饭焦虑,有人为身材和容貌焦虑,也有人为看不清的未来而辗转难眠。它仿佛成了现代人呼吸中的一部分,我们似乎不得不学会与焦虑共存。于是,“如何与焦虑和解”成了许多人一生的课题,而每个人,大约都在属于自己的路上,寻找着那个未必标准、却必须亲自写下的答案。

前几天,一个朋友向我倾诉,说她因为长期焦虑,被诊断出“焦虑症伴随躯体化症状”。我一时怔住——这个名词对我来说陌生又沉重。她描述发病时的感受:全身仿佛瞬间失去温度,冰冷彻骨,严重时甚至感觉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医生建议她在家静养,暂时远离压力源。

照理说,她家境不错,也有看似完满的家庭,本应能安心休养。起初我也以为,这段被迫的停顿或许是身体给她的提醒,是一次调整的机会。可没过多久,她的情况却更加严重。后来我才明白缘由。

人人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在那座港湾里靠岸。最让她感到无力的,是家人的不理解。丈夫和婆家觉得她是“作”,是矫情,不过是为不想上班找的借口。如果说不被夫家理解尚能忍受,那么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打来电话,不由分说地指责她“不懂事”“不坚强”,则真正让她感到窒息。她说:“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

她低声说:“忽然觉得这一生没什么意义。有时候,真的想结束这可悲的一生。”沉默片刻,她又说:“可我还是舍不得我的孩子。”

那一刻,我语塞。不知道该赞她“为母则刚”,颂扬那份源于本能的母爱;还是该纯粹地悲悯她的遭遇,陪她一起面对这无边的暗淡。也许,这两种情绪本就无法分开——正是那一点不舍,成了她在漫漫长夜里唯一握得住的光。

而我知道,她的故事绝非个例。这世上还有多少人,也在无人看见的角落,经历着类似的黑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楚,都有说不清的难处,都有属于自己的起伏与波澜。我们都是从哭声中来到这人世,或许本就注定:人生,是一场需要与痛苦并肩而行的旅程。

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而活着,大约就是一场漫长的“自渡”。这世上从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寒冬或许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阵凉风。所以,请允许自己痛苦,允许自己崩溃,甚至允许自己偶尔绝望——但更要学会,在绝望之后,一点一点把自己打捞起来。

别人的答案解不开你的困境,你的路终究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完。

人活着,大约就是:遇山开山,逢水架桥。

风会来,雨也会来,但你还走着,还在渡自己的河——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勇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