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

邂逅赵沟古村:时光褶皱里的千年絮语

  穿过豫西层叠的青山,蜿蜒的盘山路尽头,一座被岁月浸染的石头城静卧于渑池县段村乡的怀抱。赵沟古村,这座隐匿千年的村落,以石为骨、以泉为脉,用斑驳的纹路镌刻着中原大地的沧桑与诗意。

古槐:千年守望的时光信使

初入村口,一株虬枝盘曲的巨槐如苍龙腾空,将旅人的脚步凝滞于树影婆娑间。这棵2500岁的古槐,需四人合抱的躯干刻满沟壑,枝丫却倔强地舒展向天际,冠如华盖,庇荫一方。村民说它有“四奇”:枝不触檐、鸟不筑巢、洞不生虫、晴日生香。传说北宋名相赵普后裔迁居于此,古槐便成为家族兴衰的见证1。每逢节庆,红绸系满枝头,风起时如翻飞的祈愿符,恍惚间似能听见树洞中传来秦汉的风声。

石头迷宫:凝固的农耕史诗

循着青石巷陌深入,恍若跌入一座石头垒砌的迷宫。石墙、石屋、石碾、石磨,甚至连门楼上的拴马石也伸出墙壁,昭示着旧时主人的显赫。明清古宅错落层叠,四合院的门楣上,“门当”与“户对”仍严整排列,石缝间藏着几代人耕读传家的密码23。一处荒草掩映的石屋前,老妪指着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喃喃:“那年月,戏台改成了影剧院,年轻人扛着胶片机来放电影……”

镜泉:清冽如眸的岁月之眼

古槐东行百步,一汪泉水泠泠作响,名曰“镜泉”。四块青石将泉池隔作洗菜、淘米、浣衣、饮畜之用,规矩沿袭数百年26。村中老人说,大旱之年,糖河干涸,唯独镜泉涓涓不息,像母亲的眼眸,永远湿润着这片土地。暮色里,掬一捧泉水饮下,甘冽中似有书山松涛的回响——那是村外群峰中最高的一座,形如笔架,传说文人墨客曾在此结庐,将满山苍翠读成锦绣文章。

古戏台:唱罢繁华又千年

村心的古戏台早已褪去朱漆,门头“影剧院”的字样斑驳难辨45。抚过青石台基,仿佛听见百年前梆子戏的锣鼓铿锵。村中孩童嬉笑着跑过,惊起檐角麻雀——它们仍记得《玫瑰谷》剧组架起摄像机时,老戏骨们在台上重现《穆桂英挂帅》的盛景。而今戏台静默,唯有春风翻动石缝间的野花,替岁月续写未完的戏本。

尾声:石巷深处的邂逅

暮色染透书山时,我叩开一扇石屋木门。灶台旁的老者递来蒲公英茶,絮叨着清华学子从这里走向京华的旧事46。月光漫过石墙,将千年光阴揉成碎银,洒在镜泉微漾的水面。赵沟古村不曾老去,它只是把故事藏进古槐的年轮、镜泉的涟漪,等待下一个邂逅者,轻轻掀开时光的扉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