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课堂”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笔记

一、真实情境

问题模块化

知识结构化

“三设计”其实与“深度学习”是吻合的

二、情境,台阶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课堂中的有意识——生活中的有意识,似曾相识。但也会带来轻视和懈怠。

用问题铺设不同学生思考的台阶,学情,起点

就语文学科来说,

耿春龙活动《詹天佑》学是为了宣讲,是一种任务驱动

三、“思维可视化”帮助教师抓准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知识的结构化越强,运用的程度越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评价实现关怀他人!

五、评价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这部分内容提到评价方式包括“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和互评”两个方面,传统的课堂评价中,前者一般占比重较大,而后者往往缺失或流于形式。

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非常扎实的,大家都早已普遍意识到评价不仅是老师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主导。

读到这一部分我就在想:是啊,谁来评价非常重要,这关乎着课堂主体是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评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呢?

因为只有明确了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标准,那么学生评价才有抓手,才知道从哪里开始评。

从第5部分的第三自然段我读到,他们是借助“随堂记录卡”或“学习任务清单”,对学习过程(课堂行为、课堂练习、随堂达标等)进行自评和互评的,那么在这里随堂记录卡和学习任务清单就是他们评价的依据。

虽然看不到这两份内容,但是通过前面4部分的学习,我大概能猜到它的内容,这个评价设计是嵌入式的评价,把评价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社会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有据可依,有话可说。

有效评价让评价实在的发挥导向价值,让教师基于学情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成为教学改进的新起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动全屏模式 "C:\Program Files\Google\Chrome\Application\chrome...
    vimtest阅读 15,234评论 0 3
  • 开始写这篇笔记主要在看了自学 iOS - 三十天三十个 Swift 项目,很受启发,觉得这些小demo很有...
    Lelouch20阅读 1,319评论 0 0
  • 那年四月,家乡橘花开了! 柔嫩的绿,合着春雨, 仿佛在雨雾中流动, 绿得耀眼,绿得透彻! 在这细绿之间,满眼的纯白...
    雷晓霞阅读 793评论 0 0
  • 认识一位妈妈,因老公出轨,愤然决定离婚,但她一直不知道怎么开口和7岁的儿子说。 那天,她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红烧肉,打...
    亮乐的姚小姐阅读 7,471评论 15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