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实情境
问题模块化
知识结构化
“三设计”其实与“深度学习”是吻合的
二、情境,台阶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课堂中的有意识——生活中的有意识,似曾相识。但也会带来轻视和懈怠。
用问题铺设不同学生思考的台阶,学情,起点
就语文学科来说,
耿春龙活动《詹天佑》学是为了宣讲,是一种任务驱动
三、“思维可视化”帮助教师抓准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知识的结构化越强,运用的程度越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评价实现关怀他人!
五、评价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这部分内容提到评价方式包括“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和互评”两个方面,传统的课堂评价中,前者一般占比重较大,而后者往往缺失或流于形式。
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非常扎实的,大家都早已普遍意识到评价不仅是老师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主导。
读到这一部分我就在想:是啊,谁来评价非常重要,这关乎着课堂主体是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评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呢?
因为只有明确了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标准,那么学生评价才有抓手,才知道从哪里开始评。
从第5部分的第三自然段我读到,他们是借助“随堂记录卡”或“学习任务清单”,对学习过程(课堂行为、课堂练习、随堂达标等)进行自评和互评的,那么在这里随堂记录卡和学习任务清单就是他们评价的依据。
虽然看不到这两份内容,但是通过前面4部分的学习,我大概能猜到它的内容,这个评价设计是嵌入式的评价,把评价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社会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有据可依,有话可说。
有效评价让评价实在的发挥导向价值,让教师基于学情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成为教学改进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