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游手好闲,最终一事无成,更为可悲的,是明明很努力,却还是原地踏步。
因为前者的付出为零,收获为零,这不值得同情。而后者的付出为一,收获为零,却实在令人惋惜。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很努力,却还是原地踏步呢?
1、把努力用错了地方。
最近我报名了一个理财课程,跟着老师学习理财。
其中一节课讲的是巧用信用卡。老师说,信用卡不仅可以用于资金周转,还可以赚取积分兑换礼品。
一些信用卡在办理时,都会赠送一些小礼品,并且还有积分兑换的福利。但是,每个银行信用卡的额外福利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办理合适的卡。
昨天,有个同学问理财课的老师:“老师,我今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去研究各个银行的各种信用卡,详细地看了他们的积分福利,特色福利和常规随卡福利。比较了半天,还是没想好要办哪家银行的信用卡”。
老师先是有些诧异,随后叹气道:“哎,你怎么花这么多时间去研究信用卡呀?每张信用卡的总体福利相差不大,你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一张合适的就行了。花一整天天去研究,真是浪费时间了。有这功夫,真应该研究一下投资组合呀。”
这位同学的确很努力,把老师上课说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字斟句酌。只是,他事无巨细,不懂得有的放矢,把努力用错了地方。
相比于研究信用卡福利,学习理财的人更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选择基金股票,建立投资组合上面。
而信用卡只是用来薅羊毛。但是了解一下每种卡的福利,适当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这就是二八定律,我们应该花80%的时间,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花80%的时间,20%不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把努力用错了地方。
这就好比期末考试,老师公布了考点。在考试前的一个月里,你就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只是,你花了80%的时间去复习非考点,20%的时间复习考点,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
不是你不努力,只是你把努力用错了地方。
2、努力的方法不对。
记得刚上大学的那段时间,我对校园环境不是很熟悉。
大学和高中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室。每门课都在不同的教室,我们常常是上完了一门课,就匆匆赶去,下一个教室上另一门课。
有一次,我在b楼上完课,要赶去c楼上下一节课。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b楼有直接抵达c楼的路。
下课铃一响,我就匆匆忙忙的拿起书包往外跑。先从b楼跑到bj楼,从bj楼跑到cj楼,再从cj层楼跑到c楼,这才抵达了教室。
后来才知道,b楼和c楼之间有一条直通的路。当其他同学下课了,去小卖铺买个雪糕,慢慢悠悠地走到教室时,我却气喘吁吁的跑了一大圈。真可谓是舍近求远。
这让我想起了初中时,数学课教的简便算法。解题时,有的同学用了简便算法,三下五除二就轻轻松松的算出了答案。而没用简便算法的同学,草稿纸上写了满满的一页,步骤繁琐,又容易出错。
草稿纸上写了满满一页的人,不是不努力,只是用错了方法。
明明有省时省力的简便方法,他却用了费时费力的繁琐方法。
在达到同样结果的时候,他已经比别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多花费的这些时间和精力,别人早就拿来做其他事情,进行快速迭代了。
3、努力的方向不对。
看过这么一句话。你比别人多工作了十年,你比他厉害十倍吗?不,你只是用同一个经验,重复做了十年的自己。
如果只是在一些替代性太强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努力,那是一种浪费。
清洁工人每天早出晚归的打扫卫生,可谓是非常努力了。
但是这样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强。别人想要胜任这份工作,难度并不大。如果领导想要辞退当前的清洁工,再另外招聘其他的清洁工,是轻而易举的。
如果你花大量的时间,在可替代性强的工作上努力时,这样是很危险的。
因为可替代性越强的工作,能胜任的人越多。从供求关系上来说是供大于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很难有主动权和话语权。
所以应该朝着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努力。修炼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不仅仅是重复。
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