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便宜十六策》5察疑诗解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题文诗:
察疑政谓,察朱紫色,别宫商音.故红紫乱,
朱色淫声,疑正乐也.乱生于远,疑生于惑.
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
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
栝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也,指鹿为马,
秦王也者,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
不以为惑.疑其计则,无定大事,疑其事则,
无以成功.圣人不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
占其吉凶.尚书有曰:三人占从,二人之言.
有大疑者,谋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
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不患外不,
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
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
故士也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
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君,决狱行刑,
患其不明.其或之有,无罪被辜,有罪蒙恕,
强者专辞,弱者侵怨,直者被枉,屈者不伸,
有信见疑,有忠被害,此皆能招,天之逆气,
灾暴之患,祸乱之变.惟明圣君,治狱案刑,
问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
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形惧声哀,
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
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沈吟腹计,
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之,
欲自免也.孔子有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神清性明.
察疑第五[1]
【原文】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2]故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3]乱生于远,疑生于惑。[4]物有异类,形有同色。[5]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6]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7]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8]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9]《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10]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12]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13]故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14]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15]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16]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17]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沈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欲自免也。[18]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9]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译文】
为政者应明察秋毫,杜绝歪风,维护道统。变乱往往发生在政令不及的地方,谣言总是因众心疑惑而产生的。物质的外表相似,其本质却不相同,白石如玉,鱼目似珠,狐貉似犬,栝蒌似瓜,不明事理的人就把它当珍宝。因而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加反驳;范蠡进贡越国美女,而吴王不加怀疑,此皆将酿成大祸。计策有疑点,就无法成事,因此圣人行事皆求诸於天意,人卜其吉凶,不可任意行动。书经上说:「有三个人占卜的结果,则须遵从其中的多数。」若再有疑问,那麼就要徵询百姓的意见了。所以孔子曾说:「有为的君王不担心百姓不懂他为政的苦心,而担心自己不了解民意。」士为知己者死;女者悦己者容,马为其雇主而驰远,神明为通灵者显灵。人君审理案件最怕不能查明真相,而累及无辜,或纵容小人,使强者不招供、弱者藉机诬陷他人,而致使刚直者被陷害,有冤屈者不得伸张,忠良、信义之士被害,这些都是败德的事,必会引来灾祸。所以明君处理刑案、问案时,若毫无破绽可循,就要观察犯人的言行举止。若罪犯有敬畏之色,且言词哀怨,匆忙上堂,而迟迟不肯离去,离去时还不时反顾叹息,这人必是有冤而未伸。若见其言语反覆,前后矛盾,多方揭词,似有诡计,畏畏缩缩,不敢直视判官,这人必定是罪犯而急欲脱罪。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察明他行为的动机,再看他是否心安理得,那麼一切奸情皆无所隐瞒了!」
【注释】
[1]察:细看;详审。《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新书·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2]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乱正色。”[3]淫声:古称郑卫之音等俗乐曰淫声,以别于传统的雅乐。后来以淫声泛指浮靡不正派的乐调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左传·昭公元年》:“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正乐: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4]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动乱往往产生于疏远,疑心生于迷惑。[5]异类:指各种各样不同品类的事物。班固《西都赋》:“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6]栝蒌:亦称“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草本。[7]赵高:秦大臣。本赵国人。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始皇死后,与李斯篡改遗诏,逼使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权。后杀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旋为子婴所杀。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秦王:应指秦二世。即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秦始皇少子,为李斯、赵高拥立,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前207年在位。统治期间,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诛戮大臣宗室,李斯亦不免,赋税徭役较秦始皇时更为繁重。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后为赵高逼迫自杀。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为吴败时,随越王勾践赴吴为质三年。同越后助越王刻苦图强,灭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认为天时、气节随着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不断在转化。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使转弱为强,又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汉书·艺文志》著录《范蠡》二篇,已佚。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及《史记·货殖列传》。吴王:即夫差。春秋末年吴国君。吴王阖闾子。公元前195—前473年在位。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并攻破越都,他不听伍子胥乘胜灭越之言,允越王勾践求和。继开凿邗沟,向北扩展,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十四年(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与晋争霸,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都。后越再兴兵攻灭吴国,他自杀。[8]这两句的意思是,定计时疑虑重重不能做成大事,做事时疑虑重重就不能成功。[9]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据以推测吉凶。后来也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占:卜问;预测吉凶或气象。《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10]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尚书洪范》上说:“三人一起占卜,必定要听从两个人一致的意见。”一旦有很大的疑问,就与普通百姓商议。[11]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孔子说过,智慧明达的君主在治理国家时,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1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不担忧国外的人不了解我们内部的事,只担心我们不了解外面的事;不担心属下不了解首领,是担心作为首领不了解属下的心;不担心地位低的人不了解地位高的人,只担心地位高的人不了解地位低的人。[1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因此有血气的男子可以为了与自己心心相映的朋友去死,女子为了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马儿为了鞭策自己的人而奔跑,神灵为了与自己灵魂相通的人而显灵。[14]决狱:判决案件。行刑:执行刑罚。[15]辜: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污辱王之军士,抵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蒙恕:承蒙宽宥。专辞:专擅言辞。侵怨:或直者被枉:有的人很正直却被冤曲。或屈者不伸:有的人有冤曲却不能伸冤。或屈者不伸,《诸葛孔明全集》作“屈者不伸”。此皆招天之逆气,《诸葛孔明全集》作“此皆天之逆气”。[16]匿:隐藏;躲避。《淮南子·说林训》:“清则见物之形,弗能匿也。”《汉书·灌夫传》:“(窦婴)乃匿其家。”弊:欺骗;蒙蔽。《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瞻:向上或向前看、望。《诗经·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不枉不弊,《诸葛孔明全集》作“不枉不□”。 [17]吁嗟:叹气。[18]沈吟:犹疑不决。腹计:在心里算计。沈吟腹计,《诸葛孔明全集》作“沉吟腹计”。[19]廋音sōu:隐匿。《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