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百年(朝鲜王朝史连载1)
丽末乱局
14世纪中后期,朝鲜半岛正值高丽王朝的统治末年。
当时的社会并不太平,由于连年苦雨,灾荒不断;再加上东南方日本倭寇多年侵扰,西北面中原红巾二次犯境;接连而至的天灾人祸,让这个半岛小国人口锐减,社会动荡,百姓生活陷入困顿。
此时的统治高丽的是恭愍王王颛,他是高丽王朝的第三十一任国王。
王颛[zhuān]出生在高丽的国都——开京(又称松都,今朝鲜开城)。他的父亲是高丽忠肃王王焘,王颛有一个比他大15岁的胞兄王祯,但父亲对不学无术的长子王祯极其失望,有意栽培幼子王颛。
至正二年(1341年)五月,宗主国元朝按惯例招高丽王子入朝为质。十二岁的王颛就这样被迫来到了元大都(今北京)生活,同时接受儒学教育。
至正九年(1349年)元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后来的元昭宗)进入端本堂读书,王颛做为伴读也进入了端本堂。
端本堂是皇家学堂,教书的先生都是当代大儒,能在这里读书,真是三生有幸。
当时的元朝大官张昱有诗描写端本堂读书生活,诗是这样写的:
端本堂深绣榻高,满前学士尽风骚。
星河骑士知唯马,惯识金笺玉兔毫。
王颛在端本堂学习了二年多,儒家文化素养有了飞速提升。
也是在这一年,王颛前往漠北草原,迎娶了元朝魏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宝塔失里公主(死后追赠鲁国大长公主,故通称鲁国公主)。 这意味着王颛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砝码。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颛和宝塔失里公主在元朝皇子失秃儿等人护送下从元大都回到了高丽开京。
离开这十年间,高丽朝廷变化很大,国王走马灯似的换人,先是兄长忠惠王王桢被元帝废黜,并在1344年死于流放途中。
之后王桢八岁的大儿子接班干,才干了4年,得病,挂了。
小儿子又接着干,才干了二年多,国家就乱的不像样子,元帝生气了,直接换人,点名让王颛回国继承王位。
就这样,本来没机会做国王的王颛坐上了王位,开启了恭愍[mǐn]王一朝二十三年的统治。
当时的高丽王朝,外有蒙元帝国干涉,内有权门势族跋扈,土地兼并严重,国王威望扫地。
21岁的恭愍王想要挽回颓势,力图振兴这个四百多年的祖宗基业。
别看恭愍王在元大都生活了那么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对蒙元夷狄充满着鄙视,所以他上台不久就颁布法令:禁止高丽国人“留辫子”、“穿胡服”等受蒙元影响的习俗。
他还极力排斥亲元势力,撤销了“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元朝干涉高丽内政的机构)。
又过了4年,在李子春、李成桂父子作为内应的协助下,高丽军队攻占了元朝在咸镜南道设立的“双城总管府”,夺回了元廷在此统治近百年的北方土地。
恭愍王在风风火火地推行各种改革方案同时,也遭到了亲元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和来自元朝的压力,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更难堪的是,中原红巾军的两次入侵使得政局陷入混乱,改革也被迫中断。
1365年3月8日,和王颛有着深厚感情的妻子—鲁国公主去世,让恭愍王深陷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从此恭愍王意志消沉,懒问政事,他急需一个人来帮他治理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