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根据其生前的政绩,死后都会追加谥号,而谥号如果为“厉”,那就是一个恶谥,表明其生前一定作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情,治理国家用暴政、恶绩昭彰。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位君主,他不但治国无方,还很愚蠢,愚蠢到把自己逼上绝路,丢掉了国君之位。他就是郑厉公。
郑庄公娶了邓国人叫邓曼,生了一个儿子叫忽,又叫公子忽,被立为太子,娶了宋国大夫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了一个儿子就突,又叫公子突。雍氏在宋国广受人敬仰,也是宋国国君宋庄公的宠臣。郑国的执政大卿是祭仲足(又称为祭仲),其封邑在祭,位于现今的河南省郑州市东北。
春秋时代初期,在齐桓公始霸之前,齐宋郑卫等诸侯各国还都旗鼓相当,各有实力。那时的郑国还瞧不起齐国,比如,郑公子忽两次拒绝娶齐侯的女儿(这也是郑国人缺乏战略眼光,以至于在春秋几百年间,一直受晋楚等大国欺负)。
公元前701年(鲁桓公十一年),郑庄公去世,太子即位是名正言顺的。祭仲在筹备公子忽即位典礼时,宋国雍氏诱骗祭仲并把他抓了起来,威胁他说:“不立公子突为国君,就杀死你。”而且,雍氏还抓了自己的外甥公子突,索要财物。迫不得已,祭仲与宋国人达成盟约,承诺让公子突回国立为国君。公子忽的君位丢失,还有性命之忧,九月十一日,公子忽逃奔到卫国。九月二十五日,公子突被立为郑国国君,史称“郑厉公”。
郑厉公是宋国人扶植的,所以,多次向郑国索要财物,郑国实在不堪忍受,郑国就与鲁国、纪国等国结盟,对抗宋国。那时齐宋卫燕也结成了盟国,他们打郑国,那确实是易如反掌。在公元前698年(鲁桓公十四年),宋国联军还攻入郑国都城,毁坏城门,拆毁了郑国太庙,把太庙的椽子运回去作宋国城卢门的椽子。这与八国联军在1900年侵入北京城毁坏火烧圆明园如出一辙。
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下,郑国君臣相斗。执政大卿祭仲也是大权独揽。郑厉公也不思励精图治,他对祭仲的专权很是担心,他一心想除掉祭仲。公元前697年,他密令雍纠杀掉祭仲。雍纠何许人也?雍纠是祭仲的女婿。郑厉公竟然让一个女婿去杀其岳父,这不是很可笑的吗?
雍纠计划借宴请他的岳父祭仲时机杀掉他。他对雍姬说:“夏天到了,天气晴好,我要宴请岳父。地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郊外野炊。”
雍纠也是一个脑子愚笨的人,他的计谋让他的妻子雍姬知道了。雍姬问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那个更亲?”她的母亲说:“这还用说吗?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女人的丈夫,而父亲却只有一个啊!这两者怎么能够相比呢?”
于是,雍姬就告诉他的父亲祭仲说:“雍纠不在他家里而是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这件事不简单,可能他有什么计谋,所以告诉您。”
祭仲心中有数了,他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却作好了准备。他藏好了武器,按时去赴宴,乘雍纠不备,抽出刀杀了雍纠,并把他的尸体丢在周氏的池塘边。
郑厉公知道了消息,他大骂雍纠愚昧:“大事和女人商量,愚蠢之极、死得活该!“郑厉公知道祭仲一定会来好自己算账,他装载上雍纠的尸体,逃奔到蔡国。
祭仲借机召回公子忽,六月二十二日,被立为国君,是为郑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