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地球上几十亿人,一个问题我相信困惑了很多的人,那就是,真的人人平等吗?
无数的理论家、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普通人,都论证过人人平等是真理,是天理,是公理,但以普通人真实的人生体验来讲,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董仲舒论“性三品”
董仲舒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儒家思想,那么,应该说是从董仲舒开始的。
孔孟之道在春秋战国时代,其实是没有君王买账的。虽然号称百家争鸣,君王最喜欢的还是法家的学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推行的就是法家的这一套。当然,法家那套东西过于赤裸裸而且很残暴,所以说也让秦朝很短命。
汉代初期,皇帝信奉黄老之学,推行休生养息的政策,不打仗了,经济搞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按道家思想,“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也就是说,我日子过的好,跟你皇帝没关系。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乎,维护皇权地位的理论家董仲舒就粉墨登场了。
董仲舒依据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教诲,结合天人感应说,提出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认为:“人副天数”,人是天的副本。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
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中民之性”,也就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是可以教育的,而且需要“王承天意”,通过教育养成善德。
董仲舒想要证明,人人生而不平等,人性等级是由天命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说到底,董仲舒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从人性论的角度,为中国历朝历代皇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卢梭论不平等的起源
董仲舒认为不平等是合理的,而卢梭认为不平等是罪恶的。
18世纪法国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写过一本著作《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渗透着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和诗性的浪漫气质。他本是一介平民,经历了人生种种苦难,从社会最底层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因此,对于人类的不平等,他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初期并没有不平等现象,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如果说有不平等的话,也仅仅是生理上的不平等,如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只有自然意义上的不平等,而不存在社会的不平等。原始的人们因此生活于一种和平、安逸而公平的状态中。
是什么原因使社会产生了不平等呢?
一是人类无限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不断地向前发展,追求完善。这是一切不幸的源泉,因为,这种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使人们产生了贪得无厌之心,于是攀比、欺诈、谎言、谋杀等种种邪恶就出现了,人类开始了堕落的过程。
二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铁和谷物的出现,这两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多余的物质财富,出现了少数人占有更多财富的可能性。
三是私有之心和私有制的出现。随着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人的私有之心出现了,进而出现了巩固这种私有观念的私有制。于是,原始的平等便消失了,罪恶的历史开始了。
不平等的残酷现实
虽然卢梭对社会的不平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讨伐,但是并不能改变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若干年前,看电影《简爱》,其中一段台词深深的震撼了我。简爱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的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然而,震撼归震撼,以我多年的生活的经历来讲,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除了那个不可琢磨的灵魂的平等之外,没有一样是真正平等的。当你像卢梭一样出生为一介平民,当你像小说《红与黑》里的于连那样来自社会底层,当你像简爱一样贫穷而且相貌平平,谁能阻挡你内心对上流社会的渴望呢?
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我相信可以超越不平等,不平等也是激发我们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虽然现实世界是不平等的,但是,平等依然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或者,我们不甘心,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体系当中,永远做一个沉默而可怜的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