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好老师和坏老师的评价,评价群体不同,结果会大不相同。
在领导眼中,多半以分数定好坏,所谓的“一俊遮百丑”,或许就是这个理。众所周知的大教育家魏书生,也曾提起在自己成名之前,曾经尝试的各种班级管理方法,还曾遭到上级领导的质疑呢:因为领导也不确定你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如果失败了,可能会出现人为不能控制的局面。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如果能考出好的成绩,领导则是对你刮目相看的。认为你班级管理方法多样,善于进行教学改革。
那坏老师的标准,首先肯定是工作态度不积极,上课课堂纪律混乱,在中考和末考中,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像这样的老师,估计领导接下来就要主动找你单独谈话了。
我认为像这样的老师,工作上不一定比别人付出得少。可能是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青涩——成熟——稳定——发展,这样一个职业生涯阶段。
其实,好坏也没有明显的界限。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只要我们严守师德底线,适度地把握好分寸、方法,对孩子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久而久之,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