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见老子,说是见到了龙,难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吗?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狼烟不断。然而,就是在这个以“大乱”闻名的年代,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两位领袖人物:老子、孔子。

老子,道家领袖;孔子,儒家代表。

无知的人大多认为老子、孔子各执一说,孔子一生求仕,立志治国,而老子仙风道骨,世外高人,二人没有过多交集,其实, 这种说法都是闭门造车、知之甚少的结果。老子和孔子不仅有交集,而且两人交情深厚,来往频繁。

老子是孔子的老大哥,比孔子大出了20多岁,也有说比孔子大40多岁的,总之,老子比孔子年龄大了不少。老子在周朝做过官,官职是“守藏室之官”。这可是是典型的文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是学术型加管理型人才。

因为老子当过国图的馆长,所以他对周朝的各种典章制度非常熟悉。这些典章制度包括的内容也非常全面广泛,像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如何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核心价值观等等内容全部囊括在内。这些内容,在当时有一个专属名字:“礼”。

“礼”这个词,春秋时期,某种意义上就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当时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和“礼”密不可分。老子对这套制度研究得非常透彻,由此,就引出了一段孔子和老子这两大圣人之间的一场风云际会。

孔子是坚定的“周礼”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所以,孔子一定要把“礼”研究到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当然了,这其中一定要请教高人。

高人是谁?孔子当然知道,曾经的国图馆长老子是最精通“礼”的学者。所以,孔子朝思暮想的就是想问礼于老子。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鲁昭公知道了孔子的想法,并且大力支持。于是,公元前518年,孔子乘坐着鲁昭公赠送的马车,带着一行人,千里迢迢地从鲁地(今天地山东)到东周都城(今洛阳)找老子学习礼乐。

孔子见到老子,心情可想而知。在春秋时期,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两大高手相见,自然是学术界盛况空前的一幕。

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孔子在老子处获得真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老子的敬佩之情无法言说,只有用“龙”这个伟大的象征来表达。

不过,老子怎么给孔子讲课我们到现在也没有更多更详细的内容,只有这么一个大概的轮廓,知道孔子问礼于老子。

后来有不少好事者,比如梁启超就是一个典型,认为问礼于老子这个事纯属杜撰,是道家后学为了提高老子地位编出来的一个故事。实在是误导了不少人。其实,孔子不止一次向老子求教,根据《论语》和其他书籍的内容显示,应该有三次。

真正的圣人,不论孔子还是老子,都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就像孔子,什么时候都是拱手让人,何曾见过倨傲的时候?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起来,外面飘着雨,真冷啊!拿着手机刷一刷朋友圈,看到的除了微商广告,就是一些链接,让我觉得振兴中华,匹夫有责!...
    肖丽敏2018阅读 1,059评论 1 1
  • 1.多线程: (1)多线程,同一时间,做多件事情 (2)同一个时间点,只能做一件事情 (3)同步与异步 2.Jav...
    码记阅读 2,738评论 0 0
  • 王维奉母命完婚,妻子崔氏果然如母亲所说品貌俱佳,令他相当满意,他也接受了现实,逐渐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包...
    言行合一小号阅读 3,558评论 1 6
  • 对于想要较快减轻体重者,三餐中可以用燕窝代餐棒取代3餐。一般体重者可代用早晚餐,非常合适,一个月可减重5~10斤,...
    zyz_3398阅读 7,82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