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巨婴国》~关于中国式好人的N个提问〉
有一本书,《爱是一种选择》,集中写了这种人,并称他们为“拖累症患者”。
所谓拖累症,即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忍不住背在肩上,结果自己被深深拖累。这本书当时就震撼到了我,我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很多人推荐。
为什么加引号?因为真正的好,是那种我存在你也存在,我爱你,因我有丰沛的爱,并且我真不需要你回报,而你真回报时,我也坦然笑纳。
拖累症患者,或我说的“中国式好人”,他们的好是讨好,而讨好,是你存在而我不存在。并且,讨好,都伴随着很深的自卑与恐惧。最要命的是,讨好者看似不寻求物质与利益上的回报,但其实要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回报——尊重我爱我关注我亲近我。但讨好,本质上是一种防御,反而将讨好者与他人隔离开,他们发现自己付出了一切,却什么都没得到,那时就会生出怨气。越是超级好人,他们的怨气越是可怕。
每个生命都有一个很深切的需要——他的自我,要以他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但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层次都强调说,你自己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你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好。这种无所不在的文化基因,让我们耳濡目染,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认为,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特别是家人好。
所以,讨好型人格或拖累症患者,在欧美,是自我发展不良的产物,而在中国,却是文化的必然产物。可以说,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就是一个我所说的好人。
所以,我不应该对别人好吗?
我们必须切记这一点: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赢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