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句成了多少人的向往,可是中国的海岸线在东边,如果是海景房,清晨的4点海上日出会让你恨不得给太阳戴个眼罩。倒是傍晚的海边波光粼粼下人们面朝大海享受海风的轻抚。虽然如此,青岛的八大关仍然是最美的居所。
近代的中国百年被殖民,最能印证的基本都是港口或者枢纽城市。1897年-1914德国占领胶州湾,命名青岛。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却跑到中国领土去占领胶州湾,1922年才又北洋政府赎回。
如果说德国对青岛留存要到火车站附近寻觅,那近代国人自己的骄傲就去八大关找寻吧。因为这里有中国最好的城市规划。
清晨从火车站坐着沿海路的公交车三四站就到了。最喜装成当地人的样子,和一群老头老太坐在一辆公交车上,眼望窗外,耳朵里不时传来当地人的口语,仿佛一个资深市民而非过客。
晨起东升的太阳倾泻一身的光芒洒在海滩礁石,蓝天碧水赫石,纯粹到极致的颜色刷洗了旅人一路的风尘,但是这样的光照对于皮肤是极大的考验,疾步向岸三五步就钻入一片绿茵,长凳上小坐,清凉的海风抚去了曝晒的灼热,只要有一片树荫,就撑起了一间空调房。
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
1931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将近千亩区域规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要求建筑密度必须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必须采用透空围墙等等。这一地区修筑了大约10条道路,均以中国古代军事关隘命名,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嘉峪关路等,俗称为八大关。
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则位于八大关太平角的第二海滨浴场,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样。
这辈子住不起这样的别墅,参观门票还是买的起。花石楼里面就是欧式装修风格,也没什么惊艳,倒是外观像个微缩的古堡,尤其是通体坚硬的石材,却箍成圆柱的造型,做人的最好境界也不过是强大的内心,柔软的外形。
一路走过青岛德式建筑都是石砌的墙体,哪来的这么多石材?登过了崂山,恍然大悟,就地取材,这就是民宿。现在交通发达,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高楼,一样的风格,何必跋涉千里看不一样的风俗。全国各地的不少景点都建仿古建筑,杭州的南宋小镇,西安的大唐西市,没有了灵魂的建筑只能充当零售业的桥头堡。
在这片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包括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风格各异的建筑,私家花园,透视围墙,随着地势起起伏伏错落在大海和山体之中,南北东西的街道花开四季,长凳静候着行人落座的休憩。是一处随时可以停下脚步,安放心灵的居所。
青岛政府没有过度开发,里面居住人很少,只有零星的宾馆。更没有仿古一条街上叫卖的吆喝声。情侣、老伴、闺蜜随意牵手都能走出一道绝美风景。
每一个城市都有俯瞰之地,青岛的就在信号山公园的最高处。坐在旋转餐厅里,鸟瞰青岛,白云蓝天深深浅浅的干净,红色屋顶高高低低的有序,穿插期间的绿树神仙般的摇曳,你怎能不爱上这个沁透着历史感,但却没有一丝破败的城市。 无需爱上一个人,就能爱上青岛这座城。
鳞次栉比的建筑是工业化城市的标配,浮躁的心灵就似GDP下的泡沫,空洞无序。飘荡的灵魂在哪里安放?
一个城市是要有灵魂就好似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所有的这些需要岁月的打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能给一个城市多少时间的打磨?就好像我们每一个拔苗助长的家长,也好似每一个奔跑在应试教育的孩子,也好似政绩考核下的官员,被社会机器裹挟前行。
在这里,八大关,置身城市之中,仿佛城市之外,就是一个现代人可以安放灵魂的处所。